雖然其他國家為了支撐腦聯網帶來的資訊革命,把本環保組織攆得到處跑,但所謂死道友不死貧道,對於別的國家的環保組織活動,卻都是十二分的支援。
於是閃亮登場的環保組織一臉一本正經,表示伊達維亞已經是槓槓的發達國家了,應該注意保護環境,環境汙染對人的壞處等等,然後,拿出了案例本來,讓尼克看白人國家的青山綠水。
然後尼克被刺激了,發表演說去也,表示人民就應該生活在藍天白雲之間,青山綠水之中,政府應該給人民謀取福利,伊達維亞群眾一片歡呼,於是伊達維亞的去工業化開始。
所謂去工業化並不是說簡單粗暴地拆了廠子,而是國家行政上不再優待制造業,比如稅收、貸款等均不會對製造業進行減免,補償等,讓製造業參與完全程度的自由市場競爭,以達到消除高汙染,高密集產業的目的。
這是一種高風險的治理模式,一旦失控的後果就是幾乎所有制造業在完全的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倒閉跑路,好好的工業區變成鐵鏽帶……
所以,伊達維亞不但沒有降低製造業的稅率,並且為了治理環境對製造業徵收了專項稅收,伊達維亞還有競爭力的製造業瞬間感到亞歷山大了:這是要死了!
於是,伊達維亞製造業進一步破產潮開始了,各種企業被低估,直接搶奪私人企業,被東方明國擠壓得幾乎退無可退的白人集團終於發現一塊可以續命的肥肉了,一方面把尼克吹上天,一方面直接衝進伊達維亞進行搶掠。
而與此同時,歌頌尼克的呼聲達到最高,整個腦聯網官方輿論幾乎把他捧成了聖人!
世界銀行很有想法的拿出了伊達維亞GDP增長表出來,伊達維亞的GDP嗖嗖的漲。
失去製造後,副作用開始出現了,因為製造業蕭條之後,國內失業人口暴增,文化水平較低的年輕人找工作更加的艱難了,但是因為前面吹得很滿,所以這次伊達維亞國內各地並未爆發抗議,而是爆發了請願組織。
動不動就是十幾萬年輕人聚集,要求找到工作,尼克又陷入了深思,發表演講:自由的意志。
核心內容就是,自由的人民應該在自由的國家活得下去,如果這個國家不自由,歧視低學歷人口,那麼這個國家就如何如何…然後尼克要求了全國最後還殘存的那批企業,必須招收一定比例的部落民和外來移民進工廠工作。
除此之外,為了消化失業人口,尼克還決定開放公共服務部門,不但要求私企招收外來移民和低學歷低技術人口,還要如醫院、軍隊、市政、政府等也按比例進行招收。
值得一說的是,伊達維亞在尼克的治理前期,全面接受X公司的指導和幫扶,或者說是試驗田,而X公司另一項核心技術就是生物科技,所以伊達維亞的醫學也是很發達的,藥物開發也因為試驗田的緣故而全球名列前茅的。
而現在,尼克居然要大字都不咋認識的外來移民去醫院當護士,當護工,這就是要親命了啊。
除此之外,為了更進一步吸納就業,尼克用行政命令要求降低了行醫執照的考試程式,而在市政上,低學歷人口和外來移民也在不斷不斷地湧入,不是說這幫人執政能力差,而是真他們不認識字,不認識字的人去執政,後果可想而知,於是伊達維亞官方的執政能力快速下滑,各種不靠譜的行為層出不窮。
甚至,在期貨交易市場中,為了解決就業,大批次毫無經驗的人員也被吸納進來,大宗礦產交割需要多豐富的行業經驗?尼克可不管那麼多,反正這個國家不能有失業人口,不能讓大家覺得我能力不行,你們看著辦。
伊達維亞指數瞬間被玩兒壞,各種空殼公司出現在伊達維亞股市裡,大莊家們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不過幾年時間,伊達維亞指數在就成了最垃圾的投資市場代名詞,股票市場快速轉移到了其他地方。
但是製造業被擊潰之後,尼克想了這麼缺德的招數都無法保證充分就業,那麼,只能對公共安全上下手了。
於是,文盲和大量湧進來的外來移民們加入了伊達維亞的警察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