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拉到這鬼地方來幹嘛?你說的發一筆橫財該不會是在這裡發現金礦了吧?”
張小銘笑而不語,招呼楊平凡下車,只見此處原本是一片丘陵地帶,當初開闢礦場的時候,工程師把半片的矮山炸平,形成一片刀劈斧剁一樣的斷面,幾十年過去了,岩石斷面上也長滿了灰色的青苔地衣,嗚咽的寒風從山林間刮過,發出陣陣怪嘯,四野蒼茫,沒有人煙,沒有任何活物,給人一種遺世獨立的感覺。
張小銘從車廂裡翻出一把鐵鍬和一個礦工頭燈,一擺頭,示意楊平凡跟上,自己當先領路,只見他一直走到一處茂密的灌木叢前面。
只見張小銘高高舉起鐵鍬,朝灌木叢剷下去,令人吃驚的是灌木叢並不是外表看上去那般茂盛,下面就是堆積起來的泥石堆,張小銘一鏟一蓬泥土,很快就挖出一個洞口來,楊平凡仔細看,才發現灌木叢很大部分竟然不是原本長出來的,而是從別處移來的,只不過天氣嚴寒,沒那麼快脫水,所以遠看看不出來,下面的泥土也不是凍土層,而是浮土,楊平凡心中疑惑更甚,只能看著張小銘忙活。
偽裝的灌木叢和浮土很快被剷掉,露出下面的巖堆,巖堆形成了一個小洞,張小銘當先鑽進去,隨後招呼楊平凡也進去。
洞口僅容一人出入,但在強烈的頭燈照射下,卻可以看出裡面寬闊無比,深邃望不到邊,楊平凡猜測山洞已經深入到斷崖裡面了。
往裡走了幾十米,張小銘停了下來,把頭燈放低,“平凡,看看這是什麼?”
楊平凡往前幾步,看到了手電筒光照出來的東西,不由得目瞪口呆。
黃金!
數不清的黃金,在燈光下騰起一層氤氳的霧氣,它們散落在山洞的盡頭,反射出讓人無法抗拒的光芒,讓人再也無法轉移視線。
楊平凡不由得上前幾步,這才發現除了黃金,還有其他東西,朽爛的木箱子,仍然能辨別出形狀的風燈,還有從箱子裡掉出來,灑了一地的槍支和子彈,楊平凡知道這是莫辛甘納步槍,他在1943年的時候見過,那個時候游擊隊稱呼為水連珠步槍。
“發現這裡,純屬是個意外。”
張小銘道,“一個多月前出現了一次天氣異常升溫,凍土層融化,斷崖這裡出現崩塌,礦區就把我們組織過來清理崩下來的泥石,挖隔離帶,防止融雪導致的泥石流危及到礦區,我無意中發現了這個洞口,當時就趁著沒人鑽了進來……呵呵,沒想到三流故事裡的情節都讓我遇上了。”
“這麼多黃金,是哪來的?”
張小銘上前幾步,隨便扒拉了一塊金磚出來,遞給楊平凡,“看看上面是什麼?”
楊平凡藉著燈光,擦掉泥土,發現金磚上面刻著一個雙頭鷹的標誌。
“這是沙俄的?”
聯絡地上的水連珠步槍,楊平凡立刻猜出這些黃金曾經的主人,“雙頭鷹金磚怎麼會跑到這裡,沒聽說過沙俄的國庫修在西伯利亞?”
“你聽說過高爾察克黃金故事嗎?”
見楊平凡搖頭,張小銘開始科普起來。
俄國十月革命後,原沙皇俄國艦隊司令亞歷山大·高爾察克糾集沙俄軍隊的殘部,組織反革命武裝,在英國等西方國家的援助下,在鄂木斯克成立了獨立政府,和紅色政權對著幹,《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裡面就講了這段。
但是白、軍戰鬥力實在不行,沒過多久,1919年11月,鄂木斯克即被紅軍攻佔。
為了儲存實力,高爾察克決定率部橫穿6000多公里的西伯利亞,逃往太平洋沿岸,打算在那裡尋求日本的支援,以求東山再起。
跟隨高爾察克的軍隊有50多萬人,除了這批軍人,跟隨遠征的,還伴隨著75萬反對布林什維克、留戀沙皇的流亡者,其中主教、僧侶及修女等佔了27萬;此外,貴婦人和她們的孩子共有20餘萬人。
其實,根據後世公認的研究成果,在這120多萬浩浩蕩蕩的逃亡隊伍中,還藏有一個驚人的秘密———當時價值5億美元的500噸金塊,這是沙皇撥給高爾察克以求東山再起的本錢,分裝在28輛武裝押運車中。
125萬大軍在高爾察克的帶領下踏上了6000公里之遙的征途,他們的出發點,鄂木斯克的冬天平均氣溫為零下22℃,零下二十幾攝氏度對於生活在俄羅斯歐洲部分的人來說並不稀罕,可是誰也沒想到,剛剛走了幾天,氣溫就從出發時的零下二十幾度陡然降到了零下六十度,而在距鄂木斯克以東1000多公里的託木斯克小城———這場災難開始的地方,是當年地球上最冷的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