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I wondered where they'd ne.
But they're back again,
just like a longlost friend.
All toved so well.
Every salala,
every wowo still shines.
Every sing aling,
that they re starting to sing,
so fine.
愛因斯坦也掙扎著坐起來,拿起他心愛的小提琴,老人本身就是一個出色的音樂家,楊平凡彈唱了第一部分副歌之後,他便記下來了,兩個人一起演奏這首昨日重現。
楊平凡離開了病房,手裡拿著愛因斯坦送給他的菸斗和最後的手稿。
1955年4月18號
凌晨一點十五分,愛因斯坦呼吸變得急促,助理護士快步向門外走去,想請醫生過來,突然聽到愛因斯坦用德語說了幾句話,但護士只能聽得懂英語,便走近床前,就在這一瞬間,他深深地呼吸了兩下,便溘然長逝了。
現代物理學上最耀眼的巨星,虔誠的和平主義者,隕落了。
1895年,16歲愛因斯坦開始思考當一個人以光速運動時會看到什麼現象,因為他對經典理論的內在矛盾產生了困惑。
1905年3月,26歲的愛因斯坦發表量子論,提出光量子假說,解決了光電效應問題,同年5月完成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獨立而完整地提出狹義相對性原理,開創物理學的新紀元。
1914年10月,德國的科學界和文化界在軍國主義分子的操縱和煽動下,發表了“文明世界的宣言”,為德國發動的侵略戰爭辯護,鼓吹德國高於一切,全世界都應該接受“真正德國精神”。
在“宣言”上簽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當時德國有聲望的科學家、藝術家和牧師等。就連能斯脫、倫琴、奧斯特瓦爾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簽了字,當徵求愛因斯坦簽名時,他斷然拒絕了,而同時他卻毅然在反戰的《告歐洲人書》上籤下自己的名字。
記者:請問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會出現什麼樣的武器?
愛因斯坦:我不知道,不過我知道第四次世界的武器。
記者:啊?!請問是什麼?
愛因斯坦:石頭和木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