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arid瀏覽器得到了幸運女神的無上眷顧,因為它的背後是羅晟,而羅晟擁有藍星科技、擁有蔚藍海岸,而藍星科技擁有StarCloud,蔚藍海岸擁有AOS和WOS作業系統。”
說到這裡的皮查伊再次示意眾人看向PPT。
“從2009年到2015年初這段時間,這五年是AOS和WOS飛速成長並佔據移動作業系統霸主的時候,也是Afarid瀏覽器借勢成長一路狂飆的時候,到今天仍然沒有加速,絲毫看不到降速的趨勢。”
皮查伊再次收回目光看向眾人:“目前整個桌面瀏覽器領域形成了‘四方爭霸’或者‘一超三強’的格局,當然,不論是我們的Chrome還是微軟的IE或Firefox都在進步,在很多方面都在向競爭對手學習,尤其是向Afarid學習,但Afarid就像漫威裡的超級英雄快銀一樣……”
說完,皮查伊無奈的搖了搖頭。
會議室安靜了片刻,拉里·佩奇旋即接上討論的節奏,問道:“從皮查伊的報告來看,Afarid和Chrome瀏覽器的市場份額在原有的基礎上穩步上升,而IE和Firefox則繼續穩步下降。”
皮查伊點了點頭並進一步補充道:“全球瀏覽器市場上,很難具體去闡明,在過去的五年時間裡,移動網際網路大浪潮究竟是如何以及在什麼程度上影響了桌面瀏覽器市場的變局,我們正在研究該課題,但毫無疑問Afarid是最大的受益者,其次是Chrome。”
埃裡克·施密特隨即一針見血的道:“簡單的說,Afarid的成功就是憑藉跨越桌面、平板和智慧手機等多個終端的統一體驗而不斷吸引更多的使用者。”
雖說施密特在執掌谷歌期間踏空了瀏覽器領域這一網際網路領域三大流量入口之一,也與藍星科技在流媒體線上影片領域的競爭中敗下陣來,Android專案也被蔚藍海岸壓一頭。
但這些失敗並不能否認施密特對谷歌的貢獻,這個名字參與締造了屬於谷歌的輝煌時代,這個名字早已經是谷歌科技傳奇的一部分,當人們回顧谷歌發展簡史的時候,埃裡克·施密特註定是一個無法繞開的人物。
桑達爾·皮查伊連連點頭道:“沒錯,就是如此。而微軟由於在移動網際網路大浪潮中錯失機遇,導致IE孤立無援,並且在兩年前Windoe瀏覽器的釋出而被邊緣化,IE基本已經被放棄了,由其自生自滅,而我們的Chrome瀏覽器因為有Android才勉強有了今天的局面。”
“諸位,桌面瀏覽器之爭還沒到塵埃落定的時候,Chrome仍然有一戰之力,但若是讓Afarid瀏覽器再任其發展兩年,後續的路將一馬平川,其市佔率必然會達到70%,到那個時候就沒有人能夠撼動它的地位了,也不大可能會擁有人去挑戰其在桌面瀏覽器領域的統治地位了,現在全力阻擊儘管很難,但或許還有一絲機會。”
時下,Afarid瀏覽器已經佔半壁江山有餘,而微軟的IE已經是明日黃花了,從基於藍星科技的開源核心專案打造的Edge瀏覽器就看出微軟基本上在桌面瀏覽器領域放棄了與藍星科技的抗衡,等於是間接承認了藍星科技的瀏覽器老大的地位了。
誰也不想看到Afarid一統江湖,更不想看到藍星科技集團在web上作為消費者的唯一選項。
謝爾蓋·布林環視眾人一眼,單手一攤,說:“OK,該理清的東西都理清了,So,怎麼辦?”
皮查伊乾脆利的說道:“不能僅僅透過正常的商業競爭,撥一筆款項用於K街吧。”
所謂的“K”街,本名為“KSt”,ST是Street,就是街道的意思。
K街位於鏵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北連喬治城,東通國會山,是遊說一條街,雲集了大量的智庫分析機構、遊說集團、公關公司、國際總部、世界銀行、IMF等也在此落地,可謂是代表全球風雲變幻的一條街。
皮查伊的提議,與會的佩奇等人當然都懂,很快就對此進行表態,且所有人都沒怎麼猶豫便同意了,決定撥款1800萬美元的提議直接在董事會上被透過。
……
三天過後。
今早,端著一杯早茶的羅晟正獨自一人在他的私人辦公室,盯著牆面上的4K高畫質大螢幕,此時正在進行臨時的視訊會議,藍星科技集團的張博文等幾個核心層高管參與了這場視訊會議。
而起因便是昨天晚上一位來自矽谷的科技大佬在MicroBlog上發的一條最新的動態資訊,並且迅速在業內傳播,甚至有歐美的多家主流媒體都在援引報道。
釋出動態的人便是谷歌創始人之一的拉里·佩奇,如果只是發個動態,頂多也就在科技圈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