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晟審批署名蓋章了躍創技術的紅利分配檔案後順口問道:“晟峰資本的一期融資申購資金應該快到解禁期了吧?”
林雅的大腦內的生物晶片處理器立即處理相關資料,然後嚮往輸出,只見她在羅晟提問完畢不到兩秒就回答:“一期申購資金按照協議在2O25年接近,還剩下兩年。”
融資申購合約規定,凡是申購晟峰資本投資基金的份額,要鎖定期封閉15年,期間不能贖回基金份額。
至於現在冒出來的SF主連合約,還把晟峰資本的名義價值給頂到了200多萬億甚至就要到300萬億的天價,這根晟峰資本沒有什麼直接關係。
都是華爾街為了圈錢而搞出來的金融衍生品工具,資本遊戲而已,晟峰資本現在的總資產規模也就一百萬億出頭,SF主連給頂出了兩三百萬億,本質上是賭晟峰資的未來預期,投資者願意給它的基金份額的淨值給出一倍乃至兩倍的溢價估值。
再往裡了講,就是賭天梯工程了,全世界所有的投資者都知道晟峰資本旗下所有的資產標的,最值錢、最具成長性、最具規模性的一個核心資產標的就是太空天梯。
這是全世界所有投資者公認的。
也是目前全球投資者把SF主連頂上兩三百萬億估值的最核心的底層邏輯。
雖說SF主連和晟峰資本不構成直接關係,但兩者在某種意義上屬於互為實體與影子的關係,SF主連是晟峰資本的影子。
在特殊的時間節點,有時候這個影子也挺要命的,比如晟峰資本一期資金解禁這個時間節點。
“還有兩年麼……”羅晟一聽後仰靠著辦公椅,望著天花板說道:“兩年時間長又短,轉瞬即過。這樣小雅,我就不聯絡秦微木了,你把我的話帶給她,讓她去處理。”
林雅:“嗯,羅哥您說。”
羅晟思考片刻說道:“給晟峰資本旗下的一期資金申購的投資者發一封問詢函,其所申購的基金份額2O25解禁封閉期,是否到期贖回基金不需要他們承諾什麼,承諾就是放屁,直接告訴他們如果願意續簽15年封閉期,解禁的紅利資金可以給他們一次紅利再投的機會。”
林雅點頭:“好的。”
晟峰資本投資基金沒有紅利再投的說法,這也讓早期的投資者現在越看越鬱悶,十多年下來沉積了異常豐厚的紅利資金。
這些紅利名義當然是投資者的。
可有名無實卵用都沒有,封閉期有又不能取出來,也不能紅利再投,換而言之投資者們的紅利資金在過去十多年來等於是無息存款存在晟峰資本里面,按照現在的通脹率,十多年下來是一直在貶值。
這也就是算了,還不能支配就很過分,等於是這筆資金讓晟峰資本拿去運作,賺到的錢卻要按比例分歸晟峰資本全體持有者,貶值的那部分卻由紅利資金所有者一人承擔。
那獲益最多的肯定是份額持有最多的投資者了,比如羅晟家族基金,再比如佔比過半的國資辦,紅利資金運作產生的利中利,本來應該歸紅利資金所有者獨享,現在要和全員按持有份額分。
那就相當於100塊的利潤,本來是名正言順的可以獨佔的,現在光是國資辦就要划走51塊,最後自己按比例分到的可能利中利就幾塊錢了。
被羅晟瘋狂白嫖十多年也就算了,最坑爹最過分的是貨幣貶值的損失由紅利資金所有者一人扛著,真就是吃最少的肉挨最毒的打唄。
其實從絕對數值上來說,投資者肯定是賺腫了,尤其是一期申購的投資者,通貨膨脹的確在貶值,但基金份額的淨值紅利增長對比全球貨幣貶值,對沖掉貶值的部分依舊大幅領跑十八條街。
總的來講,這是屬於幸福的煩惱了。
但沒有人會在意自己的錢多,只會在意少了。
早期的投資者其實也沒有這麼多的想法,大部分是希望能跑贏通脹率讓自己的財富不被過分稀釋,還可以免於被晟峰資本收割,打不過你就我加入你是全球投資者的一大策略。
投資晟峰資本准入門檻奇高無比,要麼就是資管機構,如貝萊德集團、高盛資本、創投基金這些;要麼就是個體上的億萬富豪。
他們更在意的是自己的財富不要過分的貶值,不要被羅晟割走,以及穩定的、有一定可接受的年化複合增長就滿足了。
不說還挺質樸的。
但不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富豪投資者,誰也沒有想到晟峰資本十多年下來猛的一塌糊塗,這麼多年沉積下來的紅利資金池規模大的比他們預想的要多不止一星半點。
紅利資金多到甚至比本金都多了那肯定有意見了,這麼多的紅利資金被他羅晟白嫖了十三年,還要自己承擔通貨膨脹貶值的損失,換誰也想不通。
不過不樂意也沒辦法,合同當年就是這麼籤的,只能鬱悶當年著實草率了,沒想到羅晟這廝這麼猛。
十三年下來,屬於晟峰資本一期申購投資者所有的紅利資金有多少?那時候晟峰資本的規模是1.5萬億美元,不計匯率變動是現在的4.88萬億元人民幣,十三年來中途有兩波投資者在不同的階段插隊上車,到了今天晟峰資本的總資產規模為122萬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