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仍然在繼續討論,而接下來羅晟做出了一個讓全場與會者都感到無比震驚的決定。
“我打算把‘星箭’重型火箭的資料,包括歷次發射歷史資料、起落架、有效載荷資訊等等面向全球開源。”
楊建安聽到他的這個決定直接目瞪口呆:“什麼?開源‘星箭’資料?你確定沒有說錯?”
羅晟肯定的點頭道:“我十分確定,開源這些資料共享給全世界的人研究或應用,並且我們不起訴他們,也就是說免費使用我們的智慧財產權。”
其他人還沒有反應過來,而楊建安當場就急了眼,頓時攤著兩手似乎急的顫抖的大聲道:“我反對,這些寶貴的核心資料都是我們千辛萬苦研究出來的成果,有些技術甚至我們都領先的,怎麼能直接開放共享給全世界呢?”
楊老是真的急了,且不說專案團隊這五年來如一日的奮戰只為追趕領先世界,這些你羅晟不體諒一下就算了,退一步講你羅晟也是砸了天量資金進來的啊,一句話就讓全世界白嫖了?
再退一萬步講,你好歹也收點費吧?直接給全世界白嫖這是偉大的無私之舉呢還是真的傻?
眾人的反應羅晟早有預料,楊建安院士的反應一樣在他的預料之中,旋即對其說道:“楊老,我決定開源資料並不是看輕或不認可你和整個專案團隊的成果,而是出於對星箭國際的遠景戰略考量的決定。”
楊建安直言:“什麼戰略考量需要這麼無私貢獻?”
羅晟知道這對於楊建安來說難以接受,所以耐心的解釋道:“做出開源的決定主要有這麼幾個理由:僅依靠星箭國際甚至加上藍色起源、SpaceX、軌道科學這些私營航天公司是做不大整個市場,這是其一;開源出去讓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業內人士研究甚至應用能創造更多的人才基數,我們需要的人才是越多越好,這是其二;星箭國際的技術自成一套獨立體系,當全世界都在用我們的技術,將來就得用我們的標準,從而在根本上依賴我們,這是其三。”
楊建安等人面面相覷,然後又是半信半疑的注視著羅晟。
說到這裡,羅晟不由得露出了笑容,補充道:“《道德經》第七章有言: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生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兩千多年前的老子就已經道出了‘無私實為大私’的奧義,放下自我才能成就自我,所以必須開源。”
羅晟說出這話之後,眾人都不由自主的在心裡對他這個開源決定作出重新評判了,因為確實有道理,只是這需要大魄力才能做出的決定。
楊建安欲言又止:“可是……”
羅晟再而補充道:“楊老,星箭國際從名字的確立就已經說明問題了,我們著眼的是未來三十年後的科技趨勢,站在這個格局框架之下,可回收火箭不過是人類走向深空探索的階段性過度技術,廉價的太空往返活動太空天梯更有優勢,高效的太空活動在將來可往返大氣層的空天飛機也比可回收火箭強大。”
羅晟頓了下,繼續說道:“它應該物盡其用,讓它真正的歷史作用為我所用,發揮出來,那就是服務於更高階的戰略需要,就是太空天梯。一旦將來的梯子建造成功,可回收火箭技術就該退出歷史舞臺了,這是歷史的必然趨勢,市場也會淘汰它。就這一點,我們也沒有理由抱著一個在可預見三十年後的未來必將被取代的技術而當成寶貝,何況我們本就有更好的東西。”
開源是羅晟已經做好決定的,誰反對都沒用,就算楊建安撂挑子不干他也要堅定不移的執行下去,但是作為“星箭”的總師,羅晟還是要儘可能的說服他,讓他接受這個事實,同時依然希望他繼續帶領團隊對“星箭20S”超重型可回收火箭技術的攻堅克難。
換帥畢竟是很麻煩的事情。
與會者們也看出來了,羅晟是鐵了心要做這個決定,面向全世界開源星箭資料。
楊建安低頭長長的嘆息了一口氣,無奈的說道:“你說的也不無道理,就是這個決定讓人難受心堵,費勁千辛萬苦整出來……唉~”
面對楊老這頗為感性的言論,羅晟以沉默不言的態度表示對其理解,沉默的態度也是表明開源是公司必須要執行的戰略,不會因為感性而改變公司的戰略。
末了,楊建安轉而看向了羅晟:“行吧,我不反對你,反正就算反對也阻止不了你,也不用擔心我鬧情緒就撂挑子不幹,但是後續經費得加錢,你都不心疼錢我也不心疼了。”
其實技術開源與否都不會影響到楊建安作為“星箭”專案總師的榮譽和個人成就,甚至恰恰相反,能讓他的名聲進一步在業界擴大,也包括他的影響力。
羅晟聽到這話不由得鬨笑且連連點頭:“哈哈,這沒問題,我窮的就剩錢了,‘星箭20S’的研究經費不但要向NASA的SLS看齊,還要猶有過之,SLS預算每年20億美元起底,20S的預算我給30億美元每年,怎麼樣楊老,這個數目夠你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