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角大樓。
在一間會議室裡,時任國防部長和幾名將領以及一名技術顧問在場,此刻都目不轉睛的看著會議室裡的大螢幕。
顯示屏中隔一段時間就換一張照片,赫然便是衛星傳輸回來的拍攝到華國西北地區的演習畫面。
儘管衛星抓拍的照片非常清晰了,但面對高速移動的目標仍然有些模糊,不過問題不大,技術人員把資料送到五角大樓的時候對這些衛星照片做了一定的修復。
時任國防部長收回目光,看了眾人一眼便看向把目光落在那名技術人員身上:“上面有多少數量的無人機?”
“部長先生,就照片上的資訊來看,恐怕不低於5000架無人機。”
“What?”
一位正在盯著螢幕上的照片看個不停的將領聽到這話當即扭頭過來,瞪著雙眼震驚道:“不低於5000架?”
“上帝!這太瘋狂了。”
這個數字引得所有人心中大震,無人機蜂群技術,老美自然也在加大力度研究,這是未來的大趨勢。
老美深深意識到了這一點,早在兩年前就已經開始研究無人機“蜂群”作戰的概念,進行了包括“山鶉”計劃、“小精靈”計劃、“忠誠僚機”計劃等等,甚至還想過以無人機“蜂群”自殺式攔截核彈。
攔截核彈事實上也並不是什麼異想天開的操作,以海量的低成本無人機蜂群在空中組成一張超大型的“攔截網”,當核彈頭來襲的時候,無人機群只需要懸停在核彈頭的預經航線上,碰撞產生的動能會使得核彈頭內部的電子元器件找到破壞,從而阻止核彈頭的爆炸。
可至今為止,北美這邊的技術最多也只能控制不到200架無人機進行叢集飛行,一度還以為在該領域是遙遙領先的。
而今天把這份情報資料送過來,對於老美來說無異於是當頭一棒,大洋彼岸已經玩起了幾千架的規模了?
這差距不是一星半點就能說透的。
事實上,蔚藍海岸開發的無人機“蜂群”作戰指揮平臺能夠同時控制協調的數量遠不止於此,最高可以協調超10萬架無人機組織一場戰鬥。
之前的演習不過是為了控制成本,也沒有必要搞這麼大陣仗,演習也是要預算的,達到測試的目的即可。
即便如此,現在已經把老美嚇了一大跳,因為意識到了兩邊的差距。
“查出是哪個機構的技術沒有?”
“正在查,但就目前的推測來看,是蔚藍海岸的機率極大,因為無人機群技術的最大難點還是在於人工智慧和雲端計算和對資料的分發處理,這些技術都是蔚藍海岸、藍星科技的強項。”
“該死,怎麼又是這家該死的公司!”
……
三天後,伍角大樓就釋出了一篇連夜趕製出來的《國防戰略報告》文章。
報告內容稱,伍角大樓的目標是在日益複雜的全球安全環境裡“競爭、威懾、取勝”。當前,“長期戰略競爭”已經再度浮出水面,這是鎂國繁榮和安全面臨的核心挑戰,這種長期戰略競爭主要來自於大洋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