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海湖。
這是國內最大的內陸湖,也是全國最大的鹹水湖,有祁連山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
清海湖地處高原,在七八月份的日平均氣溫也至於15攝氏度左右,此時也是清海湖最美的時候,環湖千畝有才花競相綻放,碧波萬頃的湛藍外圍散佈著金燦燦的亮黃,高山牧場的野花五彩繽紛,如綢似錦,數不盡的牛羊膘肥體壯,點綴其間。
而“鯤鵬計劃”專案的一個十一人組成的考察隊伍便是在七月份的時候出發來到了這裡。
他們來到這裡的目的就是考察當期的綜合環境,尤其是湖底的環境資料。
轉瞬間,現在已經要到年底了。
在湖泊沿岸地帶,搭建著七八頂工作帳篷,最醒目的還是臨時的訊號站。
“兄弟們,別出紕漏了,不然這個年就只能在這兒過了,小劉,去弄點吃的過來,飯點快到了。”一頂碩大的工作帳篷呢,考察組的組長督促著眾人。
此時正直上午十一點左右,只見得兩名工作人員開著一輛越野車便離開了工作地,這裡很是偏僻,附近沒有什麼安家落戶的人,吃喝這些都要走兩個小時車程才能找到當地的居所購買食品。
不過即便到了12月份,他們也能偶爾看到一些遊客,也看到不少的自駕遊,甚至好奇的人來到他們這裡問路什麼的。
條件雖然非常艱苦,但能遠離喧囂的大城市與大自然為伴也是一種苦中作樂,就是日常生活不大方便。
與此同時,湖中心站著三個人,冰粉的湖面上也放著不少的裝置,同時也時不時的在鑿出冰孔晃盪著,不讓其冰封。
冬天的清海湖會結冰,每年12月份封凍,要到3月底才能開湖,
不一會兒兩名穿著潛水服的工作人員陸續浮出水面,湖面上的工作人員立刻把他們拉上來。
“測量裝置已經放到指定位置了,這是最後一次,希望別出岔子。”
另一邊,考察組的組織也帶著兩名助手開車離開,驅車行駛了三公里來到了目的地,組長一手拿著一份紙質地圖,另一手順其了掛在身上的高原輔助呼吸器吸上了一口。
在這邊待了大半年了,可高原反應還是讓他有些力不從心的感覺,不過大半年都熬過來了。
好在這樣的艱苦環境工作,公司給的待遇無可挑剔,來到這裡工作的每一個人都額外開出了他們平常五倍的工資,獎金還翻倍。
“頭兒,最終的測量資料出來了,湖區周邊全年日照時數大部分都在3000小時以上,此地相較於清海以東緯度地區高出700小時左右。而年日照百分率達到了68~69%,年輻射總量在171.461~106.693千卡/平方厘米·年,相較於同緯度的華北平原、黃土高原高了10~40千卡/平方厘米·年。”
組長點點頭,望著前方的視野不由得說道:“這一塊的地勢平坦又開闊,面積足夠大,不錯,這裡是鋪設太陽能反射鏡的最佳選址。”
青海湖底的水下資料中心供電將是一個獨立的系統,沒錯,就是用太陽能發電為其供電,走的是百分之百純天然無汙染的環抱可持續發展道路。
為了能夠讓這裡的水下資料中心運作起來,藍星科技順帶就研發了一套太陽能塔式發電系統,也稱之為集中式系統,它是在很大面積的場地上裝有許多臺大型太陽能反射鏡。
專業術語稱之為定日鏡,即每臺都鴿子配有跟蹤機構準確的將太陽光反射集中到一個高塔頂部的接受器上,如同向日葵一樣。
由人工智慧來託管,一旦建成基本上就不需要什麼人來管理了。
接受器上的聚光倍率可以超過1000倍,在這裡把吸收的太陽光轉化為熱能,再把熱能傳導給工質,經過蓄熱環節,再輸入熱動力機,膨脹做工,帶動發電機,最後以電能的形式輸出。
主要由聚光子系統、集熱子系統、蓄熱子系統、發電子系統等部分組成。
這座主要用於清海湖底資料中心供電太陽能發電塔專案代號為PS09,在確定清海湖水下資料中心之後,討論供電問題而提出的解決方案,所以這是順帶研發的,投資成本大約11.2億元人民幣。
然後,“鯤鵬計劃”的工程師們發現,他們搞著搞著一不小心就把這玩意兒搞成了行業的技術老大了,然後發現這玩意兒也有不俗的商業化前景。
“鯤鵬計劃”的負責人發誓,絕對沒有別的想法,只是想清海湖底的資料中心能用到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