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晟在停頓了片刻,喝了口水潤潤嗓子之後繼續發話:“此外,藍星科技集團的股東們應當在今天共同透過一個新的約定,我們要共同約定A輪融資以前髮型的股票,即B股每股擁有30個投票權,而以後的稱為A股也包括所有公開交易的,1股1個投票權,B股不能在市場流通,只能換成A股才能出售,而A股則永遠不能轉化回B股。”
藍星科技集團的B類股絕大多數掌握在創始人和高管的手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12%的B類股權分別掌握在軟銀資本、高盛資本、創投基金、IDG基金、JP摩根、華金證券六家手裡。
他們分別持有2%的B類股權。
只有增資擴股的時候,創始人團隊持有的B類股權才會自動轉為A類股權。
而這六大VC各自所持有的這2%的股權是當初直接從羅晟手裡轉讓買下來的,是轉讓的,所以還是B類股權,是擁有1股20個表決權的。
理論上,等藍星科技集團的創始人團隊的股權不斷稀釋之後,這12%的股權就可能從動搖羅晟對公司的控制權,因為IPO之後,每個股東的股權會進一步被稀釋,羅晟自己也要套現,而跟著他奮鬥的團隊成員配股了的肯定也要套現,那麼變現的稀釋了股權。
其實,當初羅晟轉讓個人持有12%的股權用來套現,除了他耍了個心眼讓被藍星科技套住的VC不得不掏錢買以防止他瞎折騰公司的資產之外,這些VC也是有別的考量,那就是看中了這筆轉讓的股票是B類股。
這12%的B類股權只要當某一天在公司擁有超過34%的投票權比重,羅晟就不能絕對控制藍星科技集團了,因為重大事項決議需要67%以上透過才能生效,否則只要有34%反對就透過不了。
所以,當六大投資方聽到羅晟這番話的時候,無不面色一變。
心中就很氣,因為這個時候他們持有的12%的B類股權加上其它VC持有的A類股權,表決權連15%都不過,那麼根本阻止不了羅晟。
本以為這是一個伏筆,可能會在今後的某一天,未來十年幾十年後發生反應。
可是到了現在,聽到羅晟這個提議,六大投資方忽然覺得這是拋給他們的誘餌,當初就是因為有很大因素看中了B類股權才願意給羅晟錢,讓他成功套現數億美元,才有資本建立了蔚藍海岸公司。
本以為想要給羅晟挖個坑,沒想到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六大投資方倍感驚歎,這個年輕人當真是精明到了骨子裡,小小年紀玩心計居然絲毫不比那些老狐狸差。
真是個小機靈鬼啊!
“羅先生,我實在是無法理解,這算不算是資源的重複浪費,您一邊要求共同成立一家有限合夥企業百分之白控股藍星科技集團,你都要擔任GP,這已經讓你具備絕對控制藍星科技的權力了,為何還要重塑藍星科技集團本身的股權架構?這不是浪費是什麼?”代表高盛公司前來參加股東會的保羅·沃森如是發言道,儘管他知道羅晟如果鐵了心要這麼幹,大家都阻止不了,但還是得說一下。
同樣的羅晟為表達負責人的一面,也要解釋解釋:“保羅先生,我並不認同你的看法,共同成立有限合夥企業是為了在IPO之前隔離掉一些惡意,一旦公司上市,股票在二級市場流通,我們誰也不知道誰持有了藍星科技集團多少股權,要是這幫人今天要求查一下公司的賬務,明天10%合夥起來申請公司解散,這種純粹噁心人的事情,我們要隔離掉。”
“而剛剛的約定,也是為了避免公司上市之後,會過多的被外部干預從而影響公司的發展,這是為了確保所有藍星科技集團的受益人的利益不被損害。”
保羅·沃森面無表情,也不再發言了,雖然很不情願,但這個時候沒有辦法,阻止不了羅晟加強對公司的控制權。
其他股東面相覷,或相互竊竊私語,或聳聳肩一臉無奈。
當羅晟提出那條約定的時候,意味著12%的B類股權也會轉化為1股1個投票權的A類股。
而羅晟這一提案,讓在場的著名投資方瞬間想到了一家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