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三月中下旬,藍星科技成為了網際網路界的焦點,確切的來說是微博/MicroBlog成為了話題的焦點。
隨著SXSW音樂節的結束,微博/MicroBlog的宣傳第二彈立刻接上,藍星科技集團旗下“藍星全家桶”憑藉目前強大的使用者基數和影響力對其進行聯動引流。
但並沒有進行大面積的彈小廣告,這種是羅晟最討厭的,儘管他知道這很管用,但他希望儘可能的在實現的推廣的時候要降低對使用者體驗上帶來的傷害。
所以,主要的手段是透過對藍色空間/BlueSpace的一些粉絲達到一定規模的使用者傳送郵件和後臺訊息,也包括藍星影片/BluestarVideo一些知名的up主。
邀請這些人前去註冊微博/MicroBlog賬號,然後讓這些up主們向使用者介紹關注他們的社交賬號,間接帶動廣大普通使用者。
收到藍星科技官方邀請郵件的使用者,無一例外都進駐了微博/MicroBlog,因為這對他們是很有利的,沒有理由不去做,所以個個都很積極。
在三月份的下旬,李銘遠和大衛·薩克斯分別在國內科技界和北美矽谷出盡了風頭。
執掌微博的李銘遠在3月27日當天,受邀參加了一場業界座談會,羅晟請不到,大牌,那其他子公司的CEO總該請到了吧?
但事實的結果是,其他子公司的掌門人也都不大愛出來吹牛皮,或許是因為創始人的影響所致,正所謂上行下效,還是很難請到。
其實,李銘遠不想參加的,不過鑑於微博剛剛推出來,出來刷一刷存在感也是很有必要的,現在已經是獨當一面的時候了。
座談會上,主持人看著年輕的嘉賓李銘遠說道:“我們發現微博的宣傳口號是‘人人都是媒體人’,這不禁讓我想到了兩個美國人。在2003年7月,分別叫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利斯兩位美國人明確提出了‘WeMedia’這一概念,直譯過來就是‘我們的媒體’,並且兩位美國人對所謂的‘WeMedia’進行了非常嚴謹的定義。”
就在這時,李銘遠在主持人停頓的時候,果斷藉著這個空隙提前說道:“那個我要說一點,美國人在2003年7月份提出‘WeMedia’這一概念不假,但實際上羅總提早一個月就已經提出來了,當然那個時候我還沒有加入藍星科技,我是次年加入的。”
此話一出在場的業界人士都不禁愣了一會兒,有這事情?
主持人立馬就意識到有料,當即就說道:“羅總?可是,並沒有傳出來啊。”
李銘遠:“當然沒有傳出來,因為這是我麼公司內部的交流,藍星科技很重要的一個企業文化,除了美食就是每天四十分鐘思想交流,頭腦風暴。”
主持人:“藍星科技的企業文化的確非常獨具特色,不過內部的交流既然沒有傳出來,應該是不便透露吧?涉及商業機密不方便不用說。”
李銘遠:“呃不不,這其實算不上什麼商業機密,如果算我也不會開啟這個話匣子,沒有傳出來是因為公司確實很忙,產品接連推出,沒有時間參加訪談交流之類的。謝因波曼和克里斯對其定義和羅總大體上基本相同,不過羅總給的名詞叫‘自媒體’。”
自媒體?
在場與會的業內人士一聽不由得在心裡盤算,WeMedia、我們的媒體、自媒體。
這個概念名詞起的秒啊!
剛剛大家還懷疑會不會剽竊別人提出的概念,現在一個“自媒體”概念出來,倒是讓人相信了幾分。
李銘遠繼續說道:“羅總不但首先在內部交流當中提出了‘自媒體’這一概念,並且對其進行了定義,同時也預言了自媒體在未來的發展趨勢。”
此話一出,在場的業界人士頓時豎起了耳朵,羅晟不出來參加業界交流真的是巨大的損失。
李銘遠說道:
“羅總認為自媒體的發展在誕生並在未來十年裡會大致經歷三個階段,以微博和MicroBlog誕生開始之前是第一階段,也是初始化階段,這一階段以BBS為代表;進入web2.0時代,這一盛行的說法同樣也是羅總提出的概念,羅總認為第二階段是自媒體的雛形階段,將會以個人網站、部落格、微博為代表;第三階段是自媒體意識覺醒階段,主要以入口網站、影片、電商平臺等紛紛涉足自媒體領域,平臺呈現多元化。”
“就目前來講,自媒體誕生也不過幾年的時間,按照羅總的觀點,這三個階段會同時存在,只不過相對主體不同,微博一定成為其中的一大主體之一。”
其實,李銘遠還是沒有把真正的重點說出來,那就是移動網際網路平臺趨勢隻字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