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晟果斷的報了一個價碼:“就按B輪融資後的估值計算,我打算轉讓個人持有12%的公司股權,套現4個億,美元。”
IDG的代表負責人陳韜大致默默的算了筆數,頓時說道:“不對啊,12%套4億美元?這明顯比B輪融資高了不少,是33.3億美元估值,B輪融資可是估值32.5億美元。”
羅晟頓時攤著雙手吐槽連連:“我說陳總,你們個個都是頂尖的大VC,要看大盤哪有盯著小盤看的,何必這麼斤斤計較呢?四捨五入不就完事了?真的要按流程來評估,藍星科技現在的估值過40億美元不是問題,你還不讓我湊個整數……”
陳韜:“……”
眾人當場無語,都想保持嚴肅,但羅晟這言論調調實在讓人感到忍俊不禁。
錢雖然可以沒多大壓力拿出來,可也不是大風颳來的好麼?再說了,估值都是虛的,現在是要掏實打實的鈔票,能一樣嘛……
“我拋12%的股權,要4億美元,一點也不過分,各位沒異議吧?”羅晟看向眾人再次說道。
一眾投資股東代表沒有回答他,當然沒異議,就是風險槓桿增高了,不過同時也意味著收益的增高,藍星科技不說前景一定成功,但成功的潛力越來越明朗,這才是各大VC會甘願被“宰一頓”的最核心原因。
大家都是明白人,不用說的太透,羅晟又補充道:“OK,怎麼吃掉這12%你們談吧,不方便的話我也可以迴避一下。”
孟丘罷手道:“哎呀得了吧,這還用迴避什麼,我就沒見過這麼壞的,半道耍流氓,高盛還是第一次‘栽’這麼一個跟頭,上了你的賊船隻能一路跟到黑了,是駛向成功的彼岸還是沉船,走著瞧吧。”
“這艘船會成為航空母艦,放心吧。”羅晟帶著燦爛的微笑說道,也沒有走,繼續坐著,但心裡頓時鄙夷:你們這些玩資本的有幾個會做虧本買賣的?
接下來差不多二十分鐘的時間,幾大VC相互商量,在不到半個小時之內就達成了一致共識。
4億美元絕對算得上是一筆鉅款了。
此次羅晟轉讓個人持有12%的藍星科技公司股權,由軟銀、高盛、創投、IDG、摩根旗下投行、國企華金證券六家投資機構背書均分。
也即是,每一家投資機構佔2%,按比出資,紅杉資本選擇主動退出,滕訊拿不出這麼多錢來,即便是2%按現在的匯率計算,那也要出資¥5.5億才吃得下,滕訊現在根本拿不出這麼多現金來,沒法和那些VC機構拼現金流,此次過來也只是獲得一個知情權。
除了六家投資機構,其他股東此次過來基本上是陪跑打醬油。
秦微木幫助羅晟擬定合同與審計,雙方在今天下午15時許順利完成了股權轉讓簽署協議,六大投資機構均增持藍星科技公司2%的股權,而羅晟成功套現4億美元,大約一週之後才會把資金打入他的賬戶,這是一筆大數目,財務清算也是需要時間。
這筆錢就不屬於公司的資產了,而是羅晟個人可支配的資產,不過完成轉讓之後,還得依法繳納20%的稅,實際到手的個人可支配資金,摺合國內貨幣大約是¥26.35億元。
而藍星科技的公司股權結構也再次迎來新一輪的變動。
期權池預留:11.05%
羅晟:45.6%
滕訊:9.45%
高盛:8.148%
軟銀:7.26%
創投:5.51%
IDG:5.13%
摩根:3%
華金證券:3%
紅杉:1%
其它: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