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重生回潮> 第一百二十七章 緊急電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二十七章 緊急電報! (2 / 2)

“那不錯。”

對於溫地的這種大規模農村勞動力大量外流,張高興很感興趣,前世只知道溫洲佬成為先發財的人,但是不知道他們是怎麼發財的,他開始收集一些溫城資料看出了一些端倪。

溫地這種農民大規模外出的情況引起了重視,但是工作組前往調查,結果,聽到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一種是外界認為溫地農民棄農經商,破壞農業生產,但是溫地的農民和鄉鎮幹部對此舉卻是表示使用者,理由是一名外出者平均每年可以透過信用社匯款回家幾千元,增加了收入,同時,外出者的責任田轉給其他人耕種,在家種田者承包了更多的田,他們的收入也增加了,他們認為應該讓富餘的勞動力尋找出路,擴大就業,增加致富渠道,在外學到本領,中國人到外國打工做生意的也不少,也都掙了錢發了財,為什麼農民到外地打工不行?只要有事情幹,遵紀守法幹,應該允許。

工作組對於溫州的調研,沒有給與其他答覆,但對於溫地人來說,這是預設了這一事實,所以他們更加大膽地幹,既然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他們為什麼不可以先富裕起來呢?

他們不靠畫圈圈,不靠徵地拆遷,不靠別人,靠的只是自己的雙手,勤勞和智慧……

溫地班子冒著罵名,頂著丟掉職位,突破一切束縛生產力發展的舊觀念,舊框框,舊思想,敢於在前面領著群眾幹,引導農民幹,這種敢想敢幹,敢試敢幹,難怪前世改革開放後出現了諸多的奇蹟,沒有靠任何國家政策的傾斜,但是做出了很多第一的壯舉,溫地人建立首座農民城市,鐵路,飛機場都是農民集資建成,沒有花費國家一分錢,創立股份合作制,早期外出的發財紛紛回鄉辦廠,沒有回來的人在外地也是成為當地的大老闆,在國際上其他國家他們也是很有名氣。

溫州模式一度是舉國學習的典範。

張高興準備自己以後的經濟專業畢業論文就以溫洲模式作為專題。

從路邊理髮回到學校宿舍。

宿管大爺喊著張高興。

“1051宿舍的張高興同學,你有急電報。”

張高興來到宿管大爺那裡。

“朱大爺。”

“你是張高興?”

“我是。”

“諾,給你。”

朱大爺看了一眼張高興,然後把桌上的一張紙遞給了張高興。

張高興接過紙張,電報的內容寫著,修造社木雕廠,緊急情況,速回電!”

張高興立即出了校外,找了電話亭,撥電到了修造社木雕廠廠長辦公室。

電話接通後,張高興從朱廠長那裡知道木雕廠事發了,農村責任制,田地承包還在試執行,但是可沒允許國有資產,集體企業被承包,事發,逃避是逃避不了的,張高興本來國慶節去看實習的趙高紅,現在看來計劃泡湯了不成,還得提前請假幾天回東楊,現在彭埠鎮修造設木雕廠,這事情說是事兒他就是事兒,說不是事兒那就不是事兒,但是若是要誠心整他,那就是很大的事。

怎麼說,他將修造設木器廠起死回生,工人賺了錢,給鎮集體也創收了,還給國家創了外匯,讓修造社木雕廠紅紅火火,但是承包集體工廠,政策未全然明確放開,這確實是資本家行為,這是要被割尾巴的事情,經濟問題還好,若是扯到其他方面,張高興就事大了。

那麼他也憋屈大了,修造社木器廠木雕,他從來沒有想其給自己掙多少錢,因為對於木雕是有感情的,他是真心要為東楊發展木雕產業,為東楊今後的經濟發展方向做出他作為東楊人的努力,那是前世張老漢的執念。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