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報紙上已經有了許多報道。
國內媒體還是傾向於謹慎保守,但是英文版的報紙對神州大地經濟體制的改革突破期待很大。
這也是張高興選擇看一些英文報紙的原因,順帶學習英語。
文科不用沉迷題海,但是需要大量閱讀,張高興不懂的英文,翻翻字典,一張報紙先前讀起來要花費一天,慢慢地閱讀速度增加了起來。
無他賣油翁手熟,查字典的速度變快了一些,當然還有單詞他現在認識多了一些。
神州大地國內,特別是廣大的農村現在都還是保守,但是國際上紛紛投向世界上最大沉睡的國家。
現在國外,特別是島國,在他們眼裡神州這片大地有著巨大的市場。
他們宣傳的報道十分狂熱。
只要神州大地閘門開,他們的產品能賣到美國也能賣到華夏。
特別是神州大地一些傳奇人物們也出訪到了京都。
那些商人們感覺十分敏銳。
因為那就是他們的商機。
在確定改革開放之前,那場真理標準大討論思想熱潮之下,神州大地許多傳奇人物出訪了發達國家的資本主義工廠,這張高興是知道的。
其中就有參加島國的公司,他們在那裡領略到了“現代化”的生產線,他們走進了生產車間,參觀了電視機組裝生產線,自動外掛裝置,以及檢查成品的生產工序。
見到了許多現代化的產品高速傳真機,錄影機,錄影唱片,立體聲唱機,微波爐……
他們發出了聲音,在神州大地四個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電子工業,電子儀表和自動化都是必需的。
在新加坡,他們看到了花園般的國家,綠化,公共住房和旅遊業蓬勃,新加坡的經濟制度引起了他們濃厚的興趣,新加波從外國人所設的工廠中獲益,外國企業根據淨利潤所交的35%的稅額歸國家所有,勞動收入都歸當地工人,當地外資也帶動了當地的服務業,那些都是國家的收入。
他們的技術,他們的資金,他們的產品也能帶動神州大地技術的發展。
種種的好處。
……
他們簽訂了與一些發達國家的《和平友好條約》,使得許多外企大boss思考了進入華夏的攻略。
並隨後展開了行動。
1979年,八十三歲高齡的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飛訪神州大地,成為訪問的第一位國際級企業家。
神州大地熱烈地歡迎他的到來。
松下公司隨之簽訂了“技術協作第一號”協議,向滬海燈泡廠提供黑白映象管成套裝置,透過國際交流基金向神州大地多所頂級高階學府贈送價值數億日元的裝置,松下公司駐華事務所隨之開設,松下公司率先進入神州大地。
這對國際上的企業起了巨大的示範效應,特別是島國公司,在其後的十年間,是第一批神州市場的外來拓荒者,大量島國的裝置,電子產品傾瀉神州市場,提升神州大地人民消費的檔次,當然也使得他們在神州大地賺得金銀滿缽,一舉人均突破一萬美元……
看到島國人在神州大地賺得是金銀滿缽,於是這年代一些媒體大喊“外資是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