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一路顛簸在鄉D縣道,國道上。
張高興,朱廠長也和卡車司機打成了一片。
“趙師傅,你開車多少年了。”朱廠長問道。
“差不多十二年了吧得有。”
“喲,您是老司機了。”張高興也蹦躂出話來。
“聽診器方向盤,這年頭都是紅火的職業。”
“是啊,這些年他肯定是不少賺,那像我們這種工人喲。”
“誒小同志瞧你這話說得,我這賺其實也就比工人多十幾塊錢而已,一個月能拿五十左右吧。”司機說道。
“那你收入不錯。”朱廠長說道,他是鄉鎮工廠一廠之長,以前拿的工資其實還沒這個數,只是四十塊,雖然張高興現在給他漲了工資,他現在承包了,這自己工資的事情就不是廠裡說了算,就是他說了算,這才收入才高了一些。
“我這收入比那些偷偷幹“個體戶”差遠了,要不是看單位的福利,以後可以拿退休工資,不然我也幹了。”
“您這話說得,幹個體那是投機倒把,我看你啊才捨不得這紅火的司機位置。”
“嘿嘿這倒被小同志說對了,開卡車也挺好的,就是累點,這開到偏僻的地方,十里八村的晚上看不到一點燈火,睡在車上,吃也吃不好,好待這名聲就是好。”
當年我差不多要談物件的時候,鄉里好多女孩家裡都是帶著女兒來我家踩破門檻哩,我知道他們不為我這個人,嘿,就為我是司機!
“那裡從裡面選了一個漂亮的姑娘吧?”張高興打趣道。
“不,我一個都沒選,我找的老婆是我以前的同學,上學的時候我就喜歡她,那時候我覺得自己配不上她,但是我當了司機以後,我覺得我配得上她了,我就她們家直接提親去了。”
果然是有故事的老司機,這讓張高興不禁又想起了趙高紅,她為什麼不給自己回信,她為什麼寒暑假也不來彭埠鎮找他,既然你不不來找我,那我就去找你,我已經報考上了,我相信我會考得上的。
接下來張高興說的話比較少了,他陷入對趙高紅的思念之中,沉迷不可自拔,朱廠長跟趙司機聊起來了。
“趙師傅,你跑了不少地方,最近都聽到啥新聞沒有,比如其他地方農村裡的,不要報紙那種的。”
“你們先前說的我都聽了,跟你們說的差不多,只不過我們去過一些地方,知道那裡真的在那麼幹,比如你說的承包土地,我去過的湘北,魯豫,那裡公社有的村子就是把生產隊劃成小組,搞了承包制,超產還帶獎勵呢,結果莊稼比往年的要好,農民不僅吃飽了飯,還有餘糧,照我看啊,像我們東楊那裡還是一個村裡人一個鍋裡攪,勞力們現在不像是前些年頭了,幹活氣勁足了,幹多幹少都一樣,一個個現在比一個個會磨洋工,這哪能成,都不使力,莊稼怎麼種得好,種莊稼的不餓肚子才怪。”
……
經過三天兩夜,卡車逐漸接近滬海,這個神州大地經濟最為發達的城市。
無論是改革開放前還是改革開放後都是神州大地經濟體制的探索之地。
第一家國營公社,“公私合營”率先啟動,市場經濟開啟新局面,第一家外資企業在此落戶……
現在滬海也是全國最多國營大企業的地方滬海電機廠能生產國產12.5萬千瓦的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滬海汽車製造廠能製造32噸自解除安裝重汽車,滬海新造船廠能製造自行設計的3200噸大型破冰船,錄影帶,在別的地方只能生產黑白電視機,滬海已經試製成功國產彩色電視機,當然那彩色電視機那價格萬元戶都有些承受不起,只能買黑白電視機。
朱廠長這次來也可謂是見一番世面,他還未到滬海這樣的大城市來過。
抵達了滬海。
張高興建議現在招待所洗澡,去買兩套體面的中山裝,他們幾天幾夜在卡車裡,身上都悶出臭味來了。
並且電話通知了滬海工藝品出口公司的同志,他們來交貨來了。
1978年改革春風即將滿地吹,大量的青年返鄉,應屆畢業生也要開始融入社會,這對於滬海這種大城市而言,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青年人不能就業,他們沒工作,於是1978年神州大地開始倡導發展個體經濟,許多人可以開始名正言順地做個體戶了,可以領取營業執照了,雖然大多是擺攤一樣巴掌大的地方。
不過早期乾的一批人,感覺做個體戶沒有面子,也很迷茫,他們開修理攤,理髮店方面了許多的居民,但是開個自信車修車鋪一個月能賺200塊,都趕上國營上班一年,他們感覺不踏實……
但是錢他們已經掙上癮了。
就像現在滬海的街頭,練攤的一眼望過去,比東楊縣城趕集的公社市場還熱鬧。
這還離倡導個體經濟有段時間呢。
“高興啊,看著大城市,再看看我們東楊縣彭埠鎮鎮市場,以前的我是多麼的坐井觀天呀!
看看這大街上的腳踏車,滿地跑,還有馬路上的汽車那麼的多,我們那裡腳踏車都是稀罕物,甭說小汽車了,只有縣上才有幾輛。
看那位理髮的老人,他都有自信車裡,我們的工人都買不上腳踏車。
朱廠長感覺到震撼。
一家滬海百合商城皮鞋店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