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傻子改革開放初期賣瓜子掙了一百萬。
可沒聽說誰賣茶葉蛋掙了一百萬。
“賣瓜子哩!”
“五香瓜子賣咯!”
“焦糖瓜子賣咯!”
……
1977年元旦後,全國通知,把地,富,壞……等各種形色帽子都摘除了,而且他們的子女入學,參軍招工招乾和入黨入團,都不再受影響。
1977年元旦後,一些通知陸續地頒佈,使得大門開了一道縫,大膽的人先幹了起來,小城鎮的巷子裡出現了賣早點的,賣副產品的,年傻子也支起了賣瓜子的攤位,由於年傻子炒出來的瓜子一口三瓣,滿口清香,價格比供銷社便宜,在徽皖那邊十分吃香。
東楊集市上,張高興安排眾人賣瓜子,從今天開始不再沿街叫賣,而是在某個集市門口開多個攤位來賣。
“一個攤位就好了嘛。”
“怎麼搞那麼多攤位啊,高興!”
張二爺問道。
旁邊的周耀天,羅老師十分不理解張高興這樣乾的原因。
於是大家紛紛都是好奇地目光看著張高興。
“你說這麼多一起賣不就行了嗎,為什麼還要分成四個攤位撒?!”
“而且還隔得距離不遠,完全沒有必要撒。”
張高興賣著關子。
“這裡面有門道哩,你們幾個邊賣邊琢磨。”
這個市場還未大開的商業世界,雖然張高興前世也並沒有作為賣家涉足,但是沒見過豬跑還沒吃過豬肉嗎?
什麼老闆面對面開兩家一樣的店,一家衣服價格便宜一些,一家價格貴一些。
有人好奇那個賣貴的怎麼好久沒倒閉,原來那家賣得便宜十分紅火的衣服店其實也是他的店。
這種叫啥,這叫營銷。
而張高興現在搞的營銷更高階,叫商圈營銷,後世我們很好奇那些衣服店或者飯店啥的都為啥全部集中開在一起,那條街沒有衣服店或者飯店,把店鋪開在那裡不是會賺得更多嘛,其實不然,最大可能是倒閉。
這是為什麼呢?
張高興曾經串巷子的時候看到那些各種旅行社,各種租房賣房的中介店鋪,各種水果店鋪等等許多店鋪都扎推開在一起,那怕是一條很普通的路,扎推都很嚴重,別說什麼大型服裝市場或者建材市場扎推了。
其實這很簡單,因為所有賣同樣東西的人聚集在一起,這樣會形成一定的商圈,於是大家要買這種東西都會區這個地方買,因為這個地方有那個商圈,賣家多,品種多,可以比較價格可以選擇最終適合自己的款式,甚至認為那個圈那麼多家同樣的商鋪在一起,必然有競爭,而競爭必然有的會便宜。
還有人是一種喜歡熱鬧的生物,哪裡熱鬧往哪裡去,不僅是實體店還是淘寶店,看賣家的成交量人氣旺都會相信那家的質量,同樣,他們也很相信那個商圈的質量,他們都在哪裡賣,如果質量不行,那家肯定早倒閉了。
現在張高興就是打造那樣一個瓜子小商圈,大家過年都要賣炒貨,供銷社太貴,而這裡價格便宜,還有有一個瓜子商圈的形成,必然有許多過年買瓜子的人聞風而來。
因為有四家在賣,這價格他們貨比三家後,在第四次大部分都會出手買的,這就是張高興年前臘月裡賣瓜子的營銷策略。
看著一些人直奔這裡就是為了瓜子,這小商圈這是成了,得明天加大供貨量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