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社中學回來的路上,張高興望著遠處修造溝渠得農民。
未來這片神州大地上的農田基建那怕再怎麼改變,都是依託現在的基礎,雖然大集體時代,農民很貧窮,甚至全天都吃不到五兩米飯,但是卻是靠著他們,用原始的工具,打河壩墊河灘,甚至把整個山都挖掉,倒山改河。
這些千千萬萬的農民愚公,奠定了責任制分田地的基礎,讓所有的田地成一個整體,溝渠的水能到達每一個田地。
這些都是他們一次次鋤頭一次次鐵鍬用最原始的武器倒騰出來的。
雖然這種手段現在不能改變神州大地一窮二白的景象,但是他們的勞動卻造福了子孫後代,讓更多的人未來不斷地從土地之中解放出來,加入神州新的建設之中,城鎮化也是建立在大部分農民工從土地之中解放出來,他們才能參與城鎮化的建設。
城市高樓大廈的建設,不都是那群吃得苦頭的農民工在一磚一水泥。
這也是神州大地未來能高速發展的奇蹟,這也是其他國家無法成功神州大地奇蹟的原因之一。
下午。
張銀貴拉著一平板車磚塊回來了。
張高興和張家老二一起卸磚。
人多幹活快。
本來要幹老半天的張銀貴,有了兒子們的加入,一平板車只是一會就卸完了。
卸完之後,張爸休息。
張高興就跟張銀貴說了老二的事情。
老二在一旁默不作聲。
前世老頭子是絕對聽不進去張高興的意見的,因為他是一家之主,他是老子,什麼都得聽他的。
但是這一次張高興跟父親說了老二的事情,告訴老頭子老二再在公社初中估計討不來好。
“爸,所以,老二這學必須轉,我看那個撬走羅老師位置的王老師不是什麼好老師,公社那邊他們家是隻手遮天,在學校整出什麼事情來,二弟在學校裡受委屈不說,他這書根本讀不好。”
張銀貴只是沉吟了一下:“高興啊你長大了,你弟弟的事情你就多多費心,你爸我沒本事,這事情你就費心了……你橫豎有主意就行。”
張高興有些錯愕。
本來準備了一大番說詞來說服父親,什麼孟母三遷啊,什麼……都是給孩子一個好的成長環境,但是似乎心裡想的都白瞎了,老頭子並沒有如同上一世,聽不得自己來半點事情,反倒是寄託在自己身上,這老頭子,這是怎麼了……根本不太像前世自己那個頑固的老頭子啊。
張高興狐疑地看著自己的老頭子,彷彿要重新地認識自己老頭子一番。
這是什麼時候改性啦!
張銀貴對現在的張高興只有服氣二字,這個兒子,接班撐起這個家啦,那五間大瓦房,他張銀貴就靠那點工分一輩子也造不起那五間大瓦房。
他的工分連家裡的開支都趕不及,那裡有錢造大瓦房。再是那老大的能耐,他算是看出來了,那孩子心裡好多事,他真長大了,能為這個家擔責任,知道照顧弟弟妹妹了,就是他娶親結婚成家了,他也不會只顧他那個小家,也會顧這個大家的。
張銀貴心裡跟自己說,自己生了個好大兒子,就是有點內疚,讓孩子初中才唸了一半就給他輟學了,沒辦法啊,家裡以前那爛包景,需要勞力讓一大家子都能吃上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