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玻璃材料專家大咖圖格米厄夫工程師。
拿下半導體專家耶弗拉斯基。
拿下……
張高興除了找所投資企業正需要的人才,還網羅他未來要投資領域的人才工程師。
比如聯盟蘇汽車行業的工程師。
比如電池材料行業的工程師。
比如通訊,電子,醫療裝置……很多。
21世界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人才!
在解體前,聯盟蘇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科研隊伍,專業科研人員數以百萬計,聯盟蘇早期時候特別重視基礎科學研究,基礎科學得得強大,這也是構築聯盟蘇上天入地的基盤。
現在張高興盯上了聯盟蘇電池研究所的工程師們。
別看現在摩托車市場火爆,但是張高興知道摩托車的天下千禧之年後就是被電動腳踏車取代了,而其中電池是關鍵,不僅是電動腳踏車,電動汽車最關鍵的也是電池的問題。
鋰電池現在是世界各國研究的方向,聯盟蘇也不例外,自然有這方面的專家工程師。
自1970年代埃克森採用硫化鈦作為正極材料,金屬鋰作為負極材料,製成首個鋰電池開始,鋰電池在1980年迎來新的突破,發現鈷酸鋰可以作為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
八十年代,聯盟蘇在鋰電池研究上一直處於研究前沿,許多方面的技術吸引了許多人關注。
來自美帝的貝爾實驗室,來自東京都的索尼,來自英國劍橋的皇家學院……
他們都有在打聯盟蘇鋰電池研究所工程師的主意。
張高興也是將目光放在了他們身上。
特別是那群忠於科學事業的科學家。
聯盟蘇有三種科研人員,一種是忠於科學事業的科學家,一種是行政性科研人員,最後一種是一般的科研人員。
聯盟蘇諸多科學發現,發明創造,都是第一類科學家創造的,但科研界的真正全力,卻一直掌握在那些行政性科研人員手裡,這一群人,在科研上不一定能搞出什麼名堂,但卻因為領導有功,名利雙收,至於一般的科研人員,則是大多幹著無關緊要的工作或研發。
張高興可不是要找那種行政性的科研人員,或者一般的科研人員,特別是那種行政性的科研人員,那一套下來,張高興可受不了,聯盟蘇的解體與他們也是脫不了幹戲,所以張高興要找的工程師自然是要找那第一種。
是幹出事來的科研人員,聯盟蘇的科研課題,都是推行平行重複法,同一個課題,會下達任務給多個單位同時研發,然後再看誰的研發成果,又快又好。
這種模式,一批最頂級的科研人員誕生,挑出了科研最尖兵,但是這種保證最最佳化的效果,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費。
聯盟蘇的科研成果,超過75%的課題,都是沒啥用的,40%科研著作,都只能束之高閣,沉寂在浩瀚的資料庫清單裡,這也是聯盟蘇的科研,總是投入大,產出小的緣故,這種科研專案課題變成行政計劃,都得按照計劃,上頭下指令,下面執行,中途難以更改。
但聯盟蘇這種模式卻也使得很多科技水平領先,因為他的效率高,這也就是制度得優越性。
像聯盟蘇這種性質的國家辦大事效率想來都是西方人不能與之相比的。
聯盟蘇鋰電池研究所的工程師們現在都被諸多西方追捧,大家有目共睹他們創造的成績。
所以,他們自然都是想挖走鋰電池研究所的人。
張高興到聯盟蘇鋰電池研究所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