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分,分,學生的命根;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
俞敏洪和馬淘寶都是複習了三年了高考老生。
當年,18歲的馬淘寶參加第一次高考,數學只考了1分,這分數自然是名落孫山。
第二年馬淘寶再次參加高考,卻依舊落榜,因為數學只提高到了19分,這讓他備受打擊。
估計數學他就是最差得沒邊的那種了。
但是馬淘寶是一個有勇氣,並意志力堅定的人,他深信知識改變命運,毅然決定要第三次參加高考。
終於,馬淘寶這次的數學考了89分,復讀的第三年直是開掛了……但總分離本科線還差5分。但馬淘寶的英語好在超標,因為優異的英語成績獲得了大學機會,最終馬淘寶被師範學校英語專業錄取,後來畢業了就是英語老師,沒當幾年老師就下海了。
俞敏洪這個英語牛人,第一次高考英語卻只考了33分,複習一年英語考了55分,再次復讀……考得家裡沒有能力快支撐下去了,把英語詞典背下來了,考入了清北外語系。
這些牛人都經過多年的復讀,神州大地這年代的高考也被拔高了一種神聖的地位。
特別對農村學子而言那是“拔掉農根”,考上大學,就是拿到城市的入城券,戶口,國家幹部級別待遇。
所以馬淘寶和俞敏復讀一年又一年。
當然他們還不是最長的,張高興曾在報紙上見到一些七次復讀的復讀生,七次參加高考……
有的成功,還有的成功逼瘋。
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這勵志滿滿的話是多少年裡復讀生們描在課桌,寫在日記裡,刻在心裡,前赴後繼的……
在張高興看來這也是帶著毒藥的雞湯。
“媳婦你悠著點,這事我來安慰小舅子,你可別激動,你這身孕著哩。”
張高興真是不想讓自己媳婦來,可是那是她的親弟弟啊,她能不去嗎?
把她扶上車。
要不是這路他出資修的好,要是前世那泥巴路,張高興絕對不會郝翠花上車的。
鎮高中部。
“我不是念書的料,我不行,我……”
“天賜啊天賜,你犯啥子傻!”
張高興開車帶著老丈人一家趕到鎮高中部,看到郝天賜在犯蠢,郝爸罵道。
前世郝天賜沒這出啊,當然前世郝天賜高考後,就去南方打工了,那裡有這樣復讀三年。
“爸,媽,我不是讀書的料,我不是念書的料,我受不了。”
“孩子,那麼高,下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