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在京城的張起勁來了。
他知道大哥還有劉希望都在參加這次國內第一民營銀行股東籌建大會。
張家老二他怎麼和劉希望認識的,這還得從劉希望家的老大說起。
因為劉家做大希望集團後,四兄弟按照不同價值取向和各自特長,又進行了領域發展細分。
劉家老大進軍高科技領域,這自然就跟張起勁認識了。
張高興現在是中關村的科技新貴。
然後一次飯局,劉家老大介紹了劉希望給張起勁認識。
劉希望現在負責的領域是金融,搞金融投資那塊,張高興知道大哥一直都在找專案做,所以自然就跟劉希望說起了他家大哥張高興。
然後就有了張高興能投資民聲銀行的契機。
“張老闆,走那麼急,我還想說跟你在京城走走,私下交流交流的。”
“老劉啊,下次下次,這次家裡有事。”張高興說道。
其實他也蠻像多跟劉家人探討探討的。
兄弟一起創業成功的可並不多,劉家四兄弟,心齊,真正向外界展現了什麼叫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改革開放初期他們變賣手錶、腳踏車等家產,籌集1000元人民幣,作為創業初期的投入,從種植、養殖起步,歷經磨難,堅持不懈,經過六年時間,積累了1000萬元並在80年代末期轉向飼料生產。
隨後幾年時間裡,他們讓企業更是滾雪球式地發展,成為神州大地本土如今最大的飼料企業集團。
“清官難斷家務事“,但在劉家沒有難斷的家務事。創業階段,劉氏兄弟很少有不可調和的分歧,偶爾有幾次,母親大人在世的時候,最終由她來決斷;母親去世後,作為大哥,劉家老大說話比較有分量,兄弟們的性格都是尊重真理,有事坐下來談,誰有理聽誰的。
劉家有四個媳婦和一個女兒,創業之初,四兄弟便開了一個“大男子主義和霸權主義味道十足“的會,一致透過了“讓各自媳婦回家看孩子,今後不得參政議政“的決策,劉家內部沒有亂七八糟的事。
就劉家“家和萬事興”,張高興就願意探討,畢竟他家也是兄弟姐妹多。
不過,此時,完全沒那個心情。
“大哥,家裡有啥事?”
張高興感覺二弟頭一回很是豬隊友。
沒看出你大哥,現在滿都是火嗎,火急火燎嘛。
“家裡也沒啥事情,你嫂子那邊喊我過去有事。”
“哦,原來是弟妹的事情。”
這邊劉希望說道。
“誒,對。”
“哥,嫂子那邊啥事?”
“這死老二怎麼問得是蘿蔔不生根乃?”
“咳咳……”
一旁得劉希望此時很聰明地說道:“既然張老闆有事,起勁老弟,你就別非要你大哥留下來了。”
張高興對劉希望表達了歉意。
跟老二說下此再聚。
天大地大的事情,張高興覺得都不如老婆的事情大。
因為這關乎千秋大業,子孫後代呀!
香江港島,老婆終於想通再生小朋友,張高興馬上就飛來了。
多子多福,雖然後世是多子多累,但是張高興不需要給他們累娶親啊買房,自己的後代都是富二代,還能愁物件咯。
孫子也不用愁,他們都是富三代嘛!
這生孩子世界上有兩種極端,一種是越窮越生,一種是越富越生。
顯然張高興屬於第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