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在吼。
雨在嚎。
遮風擋雨的家沒了,被大水淹沒得不知在哪裡?
這不是一家,兩家……是成千上萬的家。
如今神州大地改革開放,雖然較七十年代,經濟有了飛速的發展,但是面對這樣一次史無前例的大水災,力量捉襟見肘。
於是,神州大地緊急呼籲聯合國有關機構,各國政府,國際組織,以及國際社會各有關方面,希望他們像神州徽蘇兩省災區提供人道主義的救災援助。
前世張高興只是個升斗小民,在這種天災面前,張高興什麼也做不了,但是這一世他不一樣了。
錄音機裡,電視機裡都播報著氾濫的洪水,使很多的農田都淹沒,江河邊城市區域洪水肆虐,很多房屋被沖毀,洪水猶如猛獸一般。
這一次特大洪澇災害,許多地方變成一片汪洋,從解說播報員那裡的言辭,從電話畫面那裡的照片震顫了世界許多人的心靈。
……
從五月份開始,華東地區就連將降暴雨,長江中下游開始告急,進入六月份,形勢就愈發到險惡,到了如今,洪魔依舊使得七千萬受災,無家可歸者僅淮河大堤上就數以百萬計,大堤上居住著一眼望不到頭的臨時帳篷,災民因為洪災而患腸道疾病和瘧疾等傳染病,大量的公路,橋樑等設施急需修復。
需要各種物資器材,需要災後重建的物資和資金都是難以估量的。
張高興將東楊木雕廠這幾年的利潤全部捐獻出去。
三千六百萬為華東大水災出力一份。
成為華東水災捐款第一人。
三千六百萬的鉅額捐款轟動東楊,轟動省市,聲躁全國。
“三千六百萬啊!”
“天吶!”
“那是多少錢啊!”
萬元戶的時代在很多人心裡依舊還是很有錢的存在。
自從楊百萬倒賣國庫券成為百萬富翁,神州大地出現了百萬富翁。
但是這一次捐款讓人看到了一個數千萬身價的超級大富翁,捐款三千六百萬啊。
那是多少錢,很多人只是想到那個數字就感覺暈乎了,那得多少位數字!
張高興這次給全東楊人是漲臉了。
也帶動了其他東楊木雕廠的老闆們踴躍捐款。
使得東楊縣的捐款超過了四千萬元,一個省都捐款不了這麼多的,但是卻被一個小小縣城做到了。
這使東楊受到很多人的關注,好奇,感興趣。
東楊木雕也一下子在全國知名了,以前東楊木工藝產品是海外市場,但是以後,國內也有著廣闊的市場了。
除了高興木雕廠捐款三千六百萬。
張高興制定受災區域災後重建工作,準備大範圍地在蘇皖地區投資建廠。
不僅是災時救命,對於災後讓人對未來有期望,所以這些地方更需要發展。
而這兩個地方都有可取的地方,蘇省在未來的發展不遜於沿海地區,甚至是超過沿海地區發展,其交通發達,不僅是陸上還是水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