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張高興前往參加個體工商業大會,趙高紅前往外交部參加外交部對新人同事歡迎的會議。
“歡迎新同志們,歡迎你們投身祖國的外交事業。”
一位外交部長熱烈歡迎致辭地說道。
“同志們,外交工作是一項神聖崇高的事業,肩負著祖國和人民的重託,承擔著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重要使命。”
“外交工作還是一份充滿挑戰的事業,面對風雲變化和國際形勢和艱鉅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外交工作需要迎難而上,為實現祖國四個現代化,為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做出新的貢獻。”
“每個國家都會挑選其優秀的分子從事外交工作,今天我們國家的外交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你們是我們選中的精英。”
“今天這場會議既是歡迎會,也是我們跟大家的交流會。”
隨後一些外交部的大使們分享在他們在外交領域的寶貴經驗。
趙高紅深受啟發。
“同志們,我們和西方打交道,西方和我們國家首先體制不同,這在根本上我們許多價值觀上就有差異和巨大的分歧,這些問題我們要主動去面對,不要回避差異和分歧,你們要在工作之中想這些分歧和差異,看能找到什麼好辦法解決它們。”
“作為前輩,我認為這些分歧和差異的實質,絕大部分不過就是刀子和筷子的不同而異,西方人愛吃牛排,豬排,一大塊肉,使用刀叉非常方便,但是我們國人習慣不同,我們吃牛肉,豬肉也切成塊,片,絲,大多是炒、熘而非烤,用筷子吃起來很方便。我認為我們之間的很多分歧和差異不都是這個道理嗎?國情不同、歷史不同、傳統不同、習慣不同、現狀不同,所以產生了很多分歧和差異。”
“其實,不要說兩國之間,就是一個國家內部,一個家庭內部,難道就沒有分歧和差異嗎?所以存在分歧和差異是正常現象,關鍵在於如何看待和處理。”
“最好的辦法是你覺得刀叉好就用你的刀叉,我覺得筷子好就用我的筷子。互相尊重、求同存異、不強加於人。
不需要非爭論出到底是刀叉好還是筷子好,更不應該非強迫對方使用自己的工具不可。
當然,如果有人非要提出討論這件事的話,我認為是可以的,可以開它一二百次會討論一下到底是刀叉好還是筷子好,只要不為此打架就行。只要不打架我們就仍然是朋友。可以對話,不要對抗;要做朋友,不當敵人,這就是我們外交部同事要學會做的事情,用外交的手段解決分歧和差異,打架那是戰爭,勞民傷財得很,我們外交部是君子動口不動手嘛。”
“不過我們既要友好,又不能過分退讓和處處遷就,因為該說的話還得說,該表明得態度還得表明,但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說到什麼程度,這裡面有個場合,時機,分寸和火候得問題,如果掌握全看當大使得水平了,我們打得是文仗,不說帶領千軍萬馬衝鋒陷陣,而是全憑自己一個好用的腦子,憑人們常說的三寸不爛之舌,用道理廣交友,少樹敵,在談判桌上、在會客室裡、在宴會席間,折衝樽俎,去佔據優勢和主動,贏得對方的同情、同意或支援,必要時迫使對方讓步,以此來維護本國的最大利益。”
“什麼是外交,就是用和平的手段維護本國的根本利益。當然我們不能像有些大國那樣以勢壓人,只講自己國家的利益,不管別國死活,我們維護自己的利益而不損害他國利益。”
……
諸多外交部長,大使的現身分享,讓外交部的新手們如獲珍寶,不少人紛紛拿筆做筆記。
接下來,就是宣佈了各位新人所到的崗位,一部分是完全分配,一部分是自己提出要求組織進行分配的。
趙高紅又被分配到美領事館了,張高興無語,這是搞什麼,這才剛回來哩,又要去美帝工作,這……
“組織上希望我儘快到崗,爭取一些今年畢業的留學學生回國發展。”
領完代表大會上的獎狀,本來喜悅的張高興,現在要吐血。
那我和你的發展呢,發展到談婚論嫁的時間都不給一點嗎????
我這不知不覺就給你整農村大齡未婚青年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