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上俯瞰大洋彼岸上的下方城市。
“這就是這年代的美帝!”
比此時的島國更加的發達,高樓大廈林立。
下了飛機坐上去趙高紅留學的學校的計程車。
“司機,去普林斯頓大學。”
張高興道。
“好的,先生。”
美帝說的英語比島國人說英語順耳多了,張高興跟三井八榮,山內縛,一些島國人交流都是英語交流,但是他們各自帶著日式的口氣,張高興也帶著中式的英語,有時候交流還要卡頓楞一下,到底說了啥玩意啊是。
兩方都要猜一猜。
太難了。
在美帝,這下不用他猜了,當然別人接下來還得猜測他的中式英語……
一路上感覺馬路寬闊,汽車車水馬龍……
神州大地還需要經過三十年的發展才能到達這種水平。
前世這個大洋彼岸,張高興自然沒來過,但是電影裡看過美國沙灘多,比基尼多,槍多,不是一個這時代所有人覺得美帝都是天堂的印象。
現在美帝和華夏的差距確實還是蠻大的,難怪這年代很多大學生寧願留下在美帝刷盤子也不會國去。
這些差距不僅是生活物質方面的,甚至還有思想上的。
美帝,這年代是財富之地,但是對於很多華人而言,真是那樣什麼都是最好的嗎?美國人都有錢,1982年的美帝人均收入超過一萬多美元,但是很多人都是負債的。
在現在精英階層華夏人的眼裡,覺得美帝人負債過日子,那種日子是他們不能忍受的。
不喜歡那種負債度日如年的日子。
但是一些留學生接受了提前消費的觀念,他們想過美帝人的生活。
美帝現在是一個極其發達的商業社會,什麼東西都是商業化,甚至連個人的信譽也是商業化,他們在使用信用卡,也就是負債,很多美帝人在透支他們的未來,他們買著房子,用二十年或三十年分期付款的辦法買,不僅是買房是如此,買著車子,買著消費奢侈品也是如此。
這在這年代華夏的一些人看來這是不可思議的,日日,月月,年年還債的日子他們覺得受不了,寧願清貧一些,也不願意去負債,過那種睡不著覺的日子,生活,折磨。
但是美帝人覺得提前消費沒什麼不好,難道非要掙到錢才能去享受生活嗎,那樣掙到錢了,人都老了,那都跑不動了,那時候還享受啥?!
所以一些留學生來到美帝后被他們的想法認同,像父母那樣辛勞一輩子,省吃儉用一生,到老來還是窮……
他們覺得美帝啥都是好的。
那張高興感覺現在的美帝如何呢?
他感覺沒有天堂的感覺,後世華夏就跟現在的美帝差不多吧,某些方面,他覺得現在華夏很多方面不錯,所以一半一半吧。
就比如現在華夏上大學不僅免費,而是國家還給法生活補貼,畢業了還分配工作,但是美國所有大學,基本上都是自費,那些著名的私立大學,學費最貴,一年要上萬美元,州立大學雖然比較便宜一些,但是也要四五千美元,所以能進入著名私立大學的是兩種人,一種是富有家庭的子女,一種是念書好的低收入家庭子女,靠獎學金,最困難的還是中產階級家庭的子女,他們大部分都是靠著半工半讀,自己想辦法完成大學教育的。
華夏大學生太難考,但是考上了就是一切國家包辦,相比而言,華夏的大學生要比美帝大學生幸福得多,所以什麼都是美帝好,真的就是那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