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美琳和萬峰反應了一個關於千年蟲的問題,她說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網路上都在討論這個問題。
因為明年是二零零零年,某些使用了計算機程式的智慧系統,包括計算機系統、自動控制晶片等,由於其中的年份只使用兩位十進位制數來表示,因此當系統進行到跨世紀的日期處理運算時,就會出現錯誤的結果,進而引發各種各樣的系統功能紊亂甚至崩潰。
最直觀通俗的解釋就是到了2000年,電腦可能將時間解讀為1900年,這可是差了一百年,在一些系統裡會必然會引起計算紊亂,出現消除記錄、無法認證等情況。
這個問題其實在九七年就有人提出過了,受到了全球和電子打交道人的重視。
大概唯一不重視的就是某人了。
雖然千年蟲在世界上確實造成過一些損失,但是規模並不大,屬於雷聲轟響但下的卻是毛毛雨。
網景華光應用系統用的是四位十進位制,幾乎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既然說到了應用系統那就不能說說此時已經被米國線上收購的維軟了。
維軟被米國線上收購後依然保留了公司的名號,但這沒什麼卵用,就算它還能苟延殘喘幾年,但已經註定是昨日黃花。
它的倒下必然會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其中受影響最大的就是音特耳。
企業網路的執行核心是伺服器,而伺服器的核心是伺服器晶片。
上一世在這一領域,這些伺服器晶片都建立在音特耳的x86架構上,這樣音特耳就佔據了高達百分之九十的份額。
一旦出現大面積的半導體封鎖,晶片供應鏈被切斷,那作為社會經濟基石的資料中心將陷入十分危險的境地。
誰也不希望自己的頭上懸著一把殺豬刀,誰也不想自己的脖子老有被人掐著的危險。
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推翻音特耳的壟斷地位。
但是在上一世當音特耳佔據了市場百分之九十份額的時候,要想推翻它幾乎沒有可能。
期間也曾經出現過後期ARM和音特耳數年的搏殺,但是無一例外都以失敗告終。
很多有名的企業都曾經涉身其中。
比如三牲、英偉達、博通、Marvell,都曾經開發或者有意向開發過基於ARM的伺服器晶片,但最後都以慘淡收場。
其中曾經一度讓行業看到希望的,是在手機晶片領域從ARM受益良多的高桐。
2014年高桐宣佈將打造基於ARM的伺服器晶片,2016年是時候對外公佈了首個基於AMR的伺服器晶片產品。2017年高桐正式釋出了Centrip 2400系列,進軍伺服器晶片市場。
結果釋出即頂峰,沒有怎麼獲得客戶回應的高通而到了2018年就多次被傳放棄了ARM伺服器晶片業務,接著曝出高管離職,團隊解散。
x86為什麼那麼能打?
業界普遍認為這在於音特耳多年積累的伺服器晶片生態系統,大量軟體應用都是基於x86完成開發,而企業市場中軟體生態往往更新頻次較低,缺乏生態可選擇性。而市面上出現過的ARM伺服器晶片,普遍在軟體相容性上表現不佳,最終導致使用者無法選擇嘗試ARM,只能固守x86。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是基於X86和維軟作業系統的捆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