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說,正統已然在北?”
“朕已失了上天眷顧?!”
“臣不敢……”
司馬曜臉色蒼白,不再說話。責問一個敢說真話的官員沒有任何意義。他說的確實代表了一部分實情。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朝堂一片嚇人的沉默。
“繼續說來。”司馬曜道,“朕倒想看看,民間風向究竟如何了……”
“北方創立了一種獨特的戲曲形式,文辭清麗,曲調婉轉,火遍了北方的各大市鎮之後,逐漸也傳到了南方來。雖然官府屢屢禁止,但卻是越禁越盛,水陸樞紐之地總有傳唱。甚至,各大家族都私下豢養戲班,調練歌舞,這儼然成了一種風尚!家家皆以豢養戲班為榮!”
這就是後世流行的崑曲了!東晉文人尚清尚玄,最愛高雅華麗之物。楊風正是借用這一點,將後世最著名的幾曲傳世名作都搬了過來!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短短几字,滿目繁華,他們怎麼可能不喜歡!
觀眾看得一愣,“哈,文化入侵?”
“就,就連朝臣都如此?”司馬曜怒道。
朝堂上有幾人心虛地低下了頭。
另外幾人原本不瞭解這種北傳戲曲,但一聽這幾句唱詞,立刻面露驚歎豔羨之光!
他們都是知名大儒,對文字有種本能的痴迷與喜愛!
察覺到表情不對後,立刻低下頭去。
司馬曜在高處將這一幕盡收眼底,心中更是涼了半截。
“還有,民間最近有幾樣北傳的故事特別火,幾乎家喻戶曉……他們把這稱為‘小說’。”那名大臣面色猶豫,繼續吞吞吐吐道。
“都有什麼?”
“比如說,一個名為林黛玉的江南女子北上投奔他的表哥賈寶玉……”
“這故事一出,確實引起了不少人對於北方的好奇嚮往之情……”
群臣中,立刻響起了竊竊私語的附和聲:“這故事我也聽說過,確實很有意思!”
“難以想象,北國竟有如此人才,能編出這麼跌宕起伏的小說?我朝竟沒有這樣的人才!”
司馬曜越聽越氣,“這,這分明是借小說之名,遊說百姓北逃!”
觀眾們拍手笑道:“哈哈!這聯想能力,絕了!”
“還有一出《西遊記》……”
司馬曜萬分肯定:“這也是藉機宣傳北方的佛教!近年來,苻堅請來西域高僧講經說法,又在大漠中修建佛窟,這故事就是專門為此打造聲勢的,可見他們用心險惡!”
眾人聽了,紛紛點頭!
“果真如此,陛下高見!”
“竟然想以此侵奪朝廷正朔?足見北人用心險惡!”
“但是,這些故事確實很有意思……”
又一陣竊竊私語聲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