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符勿怪。非瑜背誓,天不假年……”
他一時千萬話語湧上心頭,卻不知先說什麼好。
“怎麼會?我怎麼會怪你?”
“我撇下草創基業而去,心中只有愧疚。是你助仲謀坐穩江山,我感謝你還來不及!”
孫策同樣反執周瑜雙手,流淚道:“江東二世皆得你臂助,若無公瑾,孫氏不帝也!”
“兄長既不怪罪,我心裡好多了。”
“咳咳”!
周瑜又一陣咳嗽,吐出鮮血!
“都督!都督!”觀眾們紛紛隔著螢幕呼喊。
“周瑜昔見寵任,入作心膂,出為爪牙。銜命出征,身冒矢石,盡節用命,視死如歸。揚國威德,華夏是震。雖周之方叔,漢之信、布,誠無以尚也!”
“公瑾卓爾,逸志不群。總角料主,則素契於伯符;晚節曜奇,則三分於赤壁!”
“公瑾英達,朗心獨見。披草求君,定交一面。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參分,宇宙暫隔!”
“都督聽得到嗎?這都是歷史給你的評價!”
“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開國虎爭時。交兵不假揮長劍,已挫英雄百萬師!”
“公瑾聽到了嗎?後世多少文人墨客為你稱頌!”
“就連‘詩仙’‘詞聖’也不例外!”
“你是後人心中當之無愧的江東英豪!”
孫策聽著來自一千八百年後的聲音,含淚扶起周瑜倒塌的肩膀:
“公瑾讓我江東基業光耀,何來愧對之說?”
三國就是如此感人的時代,因為一段情義,便可為對方付出生命,攻伐天下,不死不休!
諸葛亮是這樣,姜維是這樣,周瑜也是這樣!
“好吧,既然兄長這麼說,那我便死而無憾了……”
周瑜點了點頭,釋然微笑。彷彿重回“曲有誤,周郎顧”的絕世風采。
他的視線落在孫策身上,但已經什麼都看不見了。
腦海中的畫面如走馬燈般閃過,都是一些曾經沒有注意到的細枝末節。
不是虛假的幻影,那時的孫策是真實存在的。
都是一些小時候的回憶。一起縱馬江邊,一起飲酒暢談;還有更早的時候,一起在江南熾熱的午後陽光下玩耍……
他們將漁人的船偷偷解開,劃到湖心,摘別人種的蓮蓬。周瑜本是大家子弟,也學會跟著胡鬧。
那時候,江東之主孫權還只是一個跟在大孩子身後的累贅小屁孩,他們經常偷偷把他甩掉。
那時候天好像很藍,江水很暖,陽光照耀下一片金光閃爍。船在江上走,像坐在一條大魚背上。
船頭分開綠水,粼粼有聲。兩側圓形的巨大荷葉像傘蓋紛至沓來,清香撲鼻。
“嗯,”周瑜將這些回憶統統想了一遍,萬般肯定地點頭道,“原本以為我心中有萬般不甘,但如今想來,今生早已無悔無憾。”
二十六歲的孫策看著三十六歲的周瑜靠在車壁,雙手無力垂下,就像睡著了一樣。但是,他再也沒有睜開眼。
周瑜終於可以放下東吳江山萬鈞重擔。
這次,是義弟走在義兄之前。
大軍行至巴丘,周瑜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