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便是無名與長空琴亭之戰,不得不說,這一場打鬥在整個華語武俠電影中都是非常經典的名場面,無名與長空意念的交鋒,瓢潑大雨中長空舞動長槍,慢鏡頭中水花炸裂,而無名則是以水滴來承託劍法之快,劍破長空,短短几分鐘的打鬥看得人頭皮發麻。
一些被邀請來的影評人已經開始奮筆疾書,記錄其中精彩的鏡頭,觀眾們也不由發出一陣陣驚呼。
“太飄逸了,這慢鏡頭運用,就這幾分鐘的畫面,足夠值回票價。”
“長空就這麼死了?不是吧?這故事不是說刺秦嗎?”
鏡頭畫面一轉,無名一步步踏入秦宮,獲得了近前二十步的禮遇,隨後故事逐漸展開,在無名的故事裡,飛雪與殘劍有過情愫,他利用這一點將二人逐個擊破,獻上殘劍飛雪的佩劍又獲得了近前十步的禮遇,此時他距離秦王僅僅只有不到十步的距離。
而秦王在觀殘劍的墨寶時感悟到他的胸懷,因此認定殘劍並非淺薄之人,於是在他口中又講述了另外一個故事。
現場觀眾有些懵逼,其實這也是許多觀眾覺得這部電影很迷的地方,一堆噴子當年也是逮著這一點狂噴國師這部戲“不知所謂”,說白了就是他們看不懂。
說起來兩千年前後算是華夏電影比較尷尬的一個年代,那時候八零後才剛剛步入社會,七零後才是觀影的主力軍,說實話,七零後的觀眾一般看的影片都比較直白,好人就是好人,壞人永遠是壞人,他們看電影習慣性的會用第一印象來評判一個人的好壞。
所以當他們看到之前的第一個故事,已經先入為主的認定了:飛雪、殘劍、長空、無名、秦王之間的角色屬性,突然翻轉,他們一時間不知道是應該相信無名口中的故事,還是相信秦王猜測的故事,就會感覺整體結構很亂。
很慶幸,李沐遇到的這批觀眾大多以80、90為主,他們更願意動腦筋去琢磨,所以隨著故事的推移,他們很快也想通了其中的關鍵,不禁為這樣的專責喝彩。
影評人也不住點頭,這樣的反轉其實在電影裡是非常冒險的,因為一部電影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它不像電視劇,有足夠的篇幅去“浪”,所以這就造成了好萊塢大片逐漸成為世界主流電影,因為看這樣的片子不需要去思考,只要你會說“臥槽”就足夠了。
而像“英雄”這樣能夠帶給人思考又具備視覺衝擊力的電影實在是太少了,影評人們也暗暗鬆了一口氣,終於可以不昧著良心恰飯了。
縱觀“英雄”這部電影,其實影片中所有主角都可以用英雄二字來概括,長空為助無名刺秦甘願在眾目睽睽之中敗於其手下,捨棄榮譽,是為英雄。
飛雪身為女子,為刺秦不惜以身犯險,三千鐵甲竟不能擋,是為英雄。
殘劍入秦宮後本有機會刺殺秦王,卻為結束戰亂,為天下蒼生,放棄揚名天下,幫愛人手刃仇人的機會,抽身隱退,是為英雄。
無名十年磨一劍,本可刺殺秦王完成畢生夙願,最終卻為“天下”二字以劍柄刺秦,即放下了心中執念,也讓秦王有機會一統六國結束長達四百多年的戰亂,是為英雄。
秦王同樣也是英雄,即便身處必死之境,也面無懼色,掃平六國一統天下,堪稱千古一帝。
影片尾聲,殘劍與飛雪還有一場對決,飛雪不理解殘劍的做法,執意要刺秦報仇,最終殘劍卻以自身性命化解了她心中的仇恨。
畫面一轉,秦王宮中,無名棄劍走出秦宮,面對黑壓壓計程車兵面無懼色,他知自己必死,面對漫天箭弩,他坦然而立,最後戛然而止。
放映廳一時間掌聲如雷,主創們上臺答謝觀眾,臉上都帶著一絲欣喜,這是對他們一年辛苦工作的肯定。
不過有眼尖的人卻發現李沐不知什麼時候,居然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