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看著微博上的粉絲留言越來越多,也在微博上留言。
“不如就叫華夏風吧!”
“咦,這個名字好,古詩詞應該算是最能代表華夏民族文化的了,以華夏詩詞為骨,形成的新曲風,華夏風,不錯!”
“哈哈,華夏風,我敢打賭,現在外面一些音樂公司肯定已經開始在研究這種新曲風的作品了!”
“模仿得再像那也是模仿,華夏風我只認李沐,而且我也不相信別人能寫出比東風破更好的華夏風歌曲了!”
“是啊,超越李沐的感覺還得是他自己啊!”
事實上正如網友們所料,自從“東風破”播出之後,整個華夏娛樂圈,只要是有音樂製作部門的都在研究這首歌!
講道理,李沐從幕後站到臺前,也不過唱了兩首歌,之前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其實有點曲高和寡的意思,吸粉數量並不多。
但是“東風破”一出,再一看,李沐的微博粉絲直接翻了好幾番,已經突破了三千萬!
這是個什麼概念?一線當紅藝人也就這個水準,有的甚至都沒有達到。
陳軒出道快兩年了,也不過兩千萬左右的粉絲,可以說這是從二線藝人晉級一線明星必備的一個條件。
而李沐居然只用了兩首歌,就超越了陳軒的高度,如此恐怖的造星速度,簡直就是匪夷所思!
當然,考慮到“東風破”作為開創新曲風的扛鼎之作,後面跟風肯定收益沒有那麼大,不過只要有它十分之一的收益,那也足夠各大娛樂公司趨之若鶩了啊!
更何況“東風破”的成功也表明了,這一塊的市場是可行的,最關鍵的這是一片剛剛發掘的荒地,就等著大家在上面播種了!
可惜,這種新曲風,也實在是太難駕馭了,很多小型的娛樂公司研究之後直接放棄了,製作團隊的水平達不到,寫出來的東西,公司內部比稿都過不了,那還玩個蛋啊?發出去不是找罵呢嗎?
比較有實力的娛樂公司也在苦思冥想,這個時候時間就是金錢,要是等別人搶先一步搶佔了市場,那可就真的連湯都沒得喝了!
可惜,新一波的“華夏風”歌曲投放並沒有獲得市場的普遍認可,畢竟時間太短了,詞曲作者對這種新曲風都還沒摸透,倉促之下寫出來的東西,難免詞不達意,曲不傳情。
於是,對“華夏風”有偏愛的樂迷就越發的期望李沐能夠出一首新的“華夏風”歌曲了。
“對了,歌手新一期的主題是什麼來著?”
“好像是...........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