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在昨天晚上,以迢曼海軍為主的西陸聯合艦隊的200多艘戰艦,幾乎在同一時間出港。
關鍵,這些戰艦原本部署在從東陸心海到威敬王國的十幾座海軍基地裡面。
這是海軍!
如果沒有提前做好準備,這麼多的戰艦絕對不可能在同一個晚上出動,只是讓官兵歸建就需要好幾天。
此外,在今天凌晨,有10多架迢曼帝國的遠端偵察機出現在了斯卡帕灣附近。
斯卡帕灣是帝國海軍在北夕落洋上唯一的軍事基地,離得最近的另外一座軍事基地,還是陸心海東部的亞歷山大港。
顯然,這絕對不是巧合。
至於情報來源,肯定不存在問題。
西陸集團調動地面部隊的情報主要是來自偵查衛星,而且不止是照相偵查衛星,還包括電子偵察衛星。
透過截獲的無線電通訊訊號,哪怕沒辦法破解,也能夠知道,有大量部隊正在進入戰鬥狀態。
從軍事情報學的角度看,無線電活動突然變得頻繁,就是開戰的前兆。
在下午的時候,周湧濤召集內閣全體成員,召開了緊急會議。
面對沒辦法否認的事實,除了外交大臣等3名大臣放棄了表決權之外,其他大臣都支援周湧濤提出的臨時決議,即同幅度提高帝國軍隊的戰備等級,並向駱沙聯邦共和國發出戰爭警報,以及要求東方集團所有成員國,按照“共同安全條約”規定的義務,提高各自的戰備級別。
關鍵就在這裡。
雖然發動戰爭,以及進行更加全面的戰爭動員,必須獲得論議兩院的授權,也就是提交戰爭法案,但是透過已經存在幾十年,而且具有法律效力的“共同安全同盟條約”,就能夠避開論議兩院,在條約規定的範圍內進行軍事動員,以及採取必要的軍事行動,事後提交給論議兩院審議及可。
當然,有一個前提條件,即東方集團所針對的敵人已經提高戰備狀態,或者是已經採取軍事行動。
條約針對的敵人就2個,迢曼帝國的西陸集團,以及以紐蘭共和國為首的北孤集團。
此外,條約對軍事動員與軍事行動進行了非常完整與詳細的定義。
在總體上,也就主要體現在防禦方面,即軍事動員與軍事行動都得以實現東方集團的共同安全為前提。
現在,西陸集團已經提高了戰備級別,還開始進行戰爭動員,有確鑿證據,也就可以按條約採取行動。
雖然首次遇到這類情況,但是羅佑賓非常清楚,除非有奇蹟發生,不然第三次全球大戰在所難免。
上一次出現類似的情況,是在20多年前,帝國決定出兵參與針對波伊國的戰爭時。
不同的是,那一次是帝國為主動。
更加重要的是,在出兵之前,再度出任帝國首輔的廉旭升做足了外交功夫,向當時有能力進行干預的迢曼帝國做出了明確的解釋,也透過第三方向發展壯大,具有一定威脅的紐蘭共和國說明了情況。
在這個基礎上,梁夏帝國才正式出兵,在接下來8年中遭遇了大戰之後的首次慘敗。
可見,當時並不存在爆發全球大戰的可能。
此外,當時的國際局勢也不允許爆發全球大戰,迢曼帝國不是梁夏帝國的對手,紐蘭共和國的羽翼也不夠豐滿。
其實,也就是在波伊戰爭後,東方集團對“共同安全條約”的內容進行了修改,刪除了主動出擊部分,強調了以防禦為主的軍事思想,以此讓梁夏帝國再也無法借共同安全為由來發動戰爭。
這次,就不一樣了。
迢曼帝國突然發難,前期連一點點徵兆都沒有,更別說提前知會!
擺明就是朝著戰爭去的!
關鍵還有,當前的國際局勢,除了打一仗,還真的沒有其他緩解之道。
周湧濤在吃了晚飯之後,立即召開了軍事會議,跟國防部長,以及軍方將領商討作戰的事情。
大戰在即,別說是一個晚上,幾個小時都耽擱不得。
只是,現在面臨的問題,顯然不是說在會議召開之後就立即能解決的。
要說的話,能在今天晚上討論出一個所以然來,並且進入到實施行動階段,那就非常不錯了。
羅佑賓不是在胡亂猜測。
在專門騰出來的後花園書房裡面,十幾名將領已經爭得面紅耳赤,卻連主要話題都沒涉及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