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動動筆,被坑的卻是那些企業。
比如,有北美的媒體說北美的工作的機會,都被華國,東南亞地區的人給搶走了,可是他們也不想想,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局面?
企業為什麼寧願去國外辦廠,也不願意在北美辦廠?
還不是因為成本相差太大了。
就拿曾經的DVD來說吧,在北美本土,單片成本可能需要5~8美金,可是如果放到華國代工的話,那麼單片成本可能只需要2~3美金,甚至量大還能更少。
企業又不是傻子,聽你說幾句就改變主意。
當然了,這種言論大多是譁眾取寵,畢竟,你老美到處開啟各國的市場,然後不可能自己關上門來不讓其他國家的電影進來吧?
所以這種事情,就是扯淡。
與此同時,在國內,範文成又有些憂傷了,特喵的,明明是我先進一步的,怎麼反倒是被秦綱那個不要臉皮的傢伙給追上來了?
關鍵是,還特麼的是一部喜劇片。
而國內對《宿醉》和《空中監獄》雙雙登上北美票房日排行榜前三,卻是非常的重視,特別是很多媒體,幾乎是訊息一傳過來,就直接上頭條。
沒辦法,華國這幾年經濟發展是起來了,國內有錢人也多了去了,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華國的富豪們有錢,到處買買買。
不差錢的華國富豪,到哪都是大爺。
可是實際上,因為華國的經濟發展的速度太快了,崛起的太迅速了,導致了很多人哪怕是有錢了,依然還是有著一種自卑的心理,渴望獲得別的國家的認可。
不是什麼尊卑的問題,而是一種渴求認同感的心理。
有人說華國的一些富豪是暴發戶,這麼說其實也沒錯,但是實際上,他們是在嫉妒,嫉妒華國的富豪有錢的越來越多。
而國內的一些富豪呢?為什麼那麼渴望獲得認可?因為當一個人有錢了,才會去追求其他方面的成績。
所以,有國內的富豪,買下國外的足球隊,籃球隊,橄欖球隊,棒球隊等等,為的就是獲得一個身份上的認可。
很多有錢的老闆,在國內自然是大名鼎鼎,但是到了國外,你卻沒有一個能拿得出手的身份。
這就很尷尬了,而華國這邊的和中東的那些土豪又不一樣。
中東的財團,在全世界投資,為的不僅僅是認可,還有鋪路,是的,因為,他們都知道,石油這東西,總有挖完的一天,所以他們需要為將來鋪路。
而華國不同,那真的就是想要獲得一些認可罷了。
電影方面也同樣如此,華國的電影市場崛起的太快了,早年,一部電影在國內能拿到1億票房就足以讓人驚呼了,可是現在呢?當日票房不過億,你都不好意思說是大片。
但是同樣的,因為崛起的太快了,所以一些底蘊卻有些跟不上了,因為客觀上來說,通常只有華國的觀眾在為好萊塢的大片喊666,甚少有外國人為華國的電影喊666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