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如此,這段時間,什麼商演啊,劇組啊,邀約多的,價碼高的,讓陸芸差點都以為自家的藝人已經是一線大咖了。
不過最終這些都被拒絕了。
目前的柳兮兮,雖然有名,但是她的名是靠慈善得來的,這種名,過猶不及,這個世界總不缺乏用最惡意的眼光看人的人。
另外一邊,林霄這邊的《黃飛鴻》正式進入終極階段。
對於《黃飛鴻》林霄是抱有很大期待的,因為,目前真正凌霄閣或者三樂能走出海外去圈錢的影片或者影視作品,其實,在系統裡面本都是那個時空由外國人搞出來的。
而《黃飛鴻》不同,這是地地道道的華國電影。
而且還是華國的標誌性的功夫影片。
只不過,《黃飛鴻》有別於時下的那些功夫影片,事實上,這幾年華國的真正能稱得上功夫影片,然後又獲得成功的作品,其實屈指可數,走出國門的更是幾乎沒有。
華國最初的時候,電影人師從的是歐美電影,可惜的是歐美電影早就被好萊塢吊打。
之後又是學習港片,可是港片那個時候早已經式微。
現在又開始學習好萊塢,但是因為各種原因,結果卻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拿華國特色的功夫影片來說吧,大多數在國內都很難成功,別說是走出國門了。
反倒是好萊塢善於學習,動作片,後來者居上把曾經以動作片,功夫見長的港片打的落花流水,固然有市場的緣故,但是更多的還是一個氛圍。
好萊塢電影,把電影當做是一項生意,而早期的華國電影人,更多的把電影當成是藝術品。
拿獎倒是拿了不少,可是結果卻起到了反作用。
於是有那麼幾代的導演,專攻藝術流文藝片,但是這類的影片,通常節奏慢,而且很多時候,揭露的都是社會的陰暗面,讓觀眾看的乏味的同時,也很難認可他們的觀點。
而且和主流價值觀相悖,自然得不到官方的支援,結果就成了四不像。
如果在藝術層面能一直出類拔萃的話,那倒也罷了,可是結果卻是,國外的那些電影節,也逐漸開始被好萊塢侵蝕,華國這邊的文藝電影有缺乏市場氛圍,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對於拍文藝片的導演來說,電影唯一的目的就是拿獎,可是一旦拿不到獎,那麼投資方面臨的就將是鉅額的虧損。
於是形成了惡性迴圈。
說到現在,華國的電影市場倒是不缺了,投資也不缺了,但是卻依然一直抓不住脈絡。
學費交了不少之後,自然也開始謹慎起來了。
這一點尤其以幾家資本作為靠山的影視公司,他們現在投資影片,也不再像此前那樣大手大腳了。
畢竟,資本可以允許前期的虧損,但是起碼要有好的轉變,要有所進步,一年兩年,甚至五年不盈利他們都還能忍得住,可是在這幾年裡,除了虧損,卻無法讓他們看到前景,他們投資電影行業為的也是錢,而不是真的那麼好心讓他們去不斷地嘗試。
這也是為什麼,林霄這個能夠把握住市場脈絡的人能夠被爭相巴結的原因。
因為林霄的電影,竟然沒有失敗過一次,而且大多數時候,都是大賺,這就很恐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