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連番大敗,不僅失了烏巢,百萬斛軍糧被燒為灰燼,前後還損兵近十三萬,且近十萬成了曹操俘虜,損失不可謂不慘重。
正所謂禍不單行。
話說張郃、高覽領重兵攻打曹營,卻久攻不破,還遭慘敗,高覽身死。
郭圖如今成了袁紹身邊僅剩的軍師,訊息首先傳到他耳中。
張郃、高覽之敗說明什麼,對於郭圖而言,說明他用錯了計謀,曹操襲取烏巢的並不是重兵,曹營也並不空虛,張郃、高覽之敗,他至少要負一半責任。
想到此,郭圖不禁皺眉:“高覽都死了,張郃為何還活著?”
為了不使袁紹質疑自己的才能,不再繼續信任自己,郭圖便想要曲解此事,他去對袁紹道:“主公,曹操果然帶重兵去襲烏巢,曹營並無重兵把守,奈何張郃、高覽二人無心攻戰,拖延時久,致使曹操及時回援,張郃、高覽大敗,高覽身死。張郃遲未歸營,乃見曹操勢強,竟已有投曹之意。”
袁紹聞言,大怒:“氣煞我也!”
他殺心並起,要拿張郃回營問罪。
郭圖為了不使張郃於袁紹面前辯解,他於是派心腹先一步找到張郃,對張郃說道:“將軍,郭圖大人遣小人來報將軍,主公大怒,說將軍作戰不利,怎不與高覽死於戰場,主公要殺將軍,以此號令軍心!”
“什麼?”張郃又驚又怒,主公怎能說出這等言語。
張郃本還有些不信,但隨後袁紹果真來人,要他即刻回營。
副將質問:“主公要將軍回營,所為何事?”
使者吱吱唔唔,只有些畏懼道:“吾並不知何故。”
副將大怒,對張郃道:“將軍,主公不聽田豐、沮授等良言,只信許攸、審配等讒言,今失烏巢糧草,軍心渙散,早晚被曹操敗擒,他既要殺將軍,將軍豈能坐以待斃,何不投曹操,也趁此立些大功?”
張郃心動,其實他早有此心,河北四庭柱、顏良、文丑與許攸、審配交好。而張郃、高覽與田豐、沮授交好,早在田豐入獄,沮授被排擠,張郃便一直心有不平,對袁紹為人處事極為不滿,如今袁紹居然因一敗便要殺他,不仁不義,而曹操素聞有愛才賢明,且麾下猛將謀士如雲,天下遲早是曹操的,他當投曹操!
做為河北四庭柱僅剩的一人,張郃有果斷,隨即便帶著身邊剩下的五萬敗兵前往曹營,投奔曹操。
曹操剛從烏巢回到曹營,便聽到張郃來投,他驚喜過望,唯有關羽鳳眼厲忙,皺著眉頭,張郃此番投了曹操,他還如何有機會把張郃也斬了?四庭柱終要剩一人予曹操?
關羽輕輕一嘆,那邊,曹操已經親自迎出營門。
張郃感動曹操果然禮賢下士,倒戈卸甲便拜服於地,曹操連忙扶起張郃:“將軍乃河北四庭柱之一,多為袁紹征戰,戰功赫赫,但袁紹並非明主,今來投我,我必重用!”
曹操封張郃為將軍、都亭侯,與于禁、夏侯淵、夏侯惇等同列,可謂重用!
袁紹先是去了許攸,又去了張郃,加上烏巢丟失,糧草盡毀,且如今僅剩不到十七萬兵,大勢已去!袁紹頹廢無比,以酒消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