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彪第一個跳出來道:“陛下不可,非帝王直系,豈可封王,自光武中興之後,從無此例,更無宗親王爵參政之事!”
楊奉,董承更加反對,他們辛辛苦苦保護漢獻帝東歸,若漢獻帝封劉宇為王,召劉宇入朝,以劉宇的勢力和身份,還有他們什麼事,當即道:“陛下,楊太尉所言甚是,陛下已稱漢中侯為皇叔,豈可再封王爵入朝參政,況且,漢中侯也不在此處,陛下需三思。”
“這……”漢獻帝被人影響慣了,自被立為帝以來,先是董卓,後是王允、呂布,緊接著是李傕、郭汜,甚至此刻的楊彪、楊奉、董承,他的所有決定都受這些人影響,因此楊彪、楊奉、董承等一反對,他便沒了主意。
趙雲先前也是震驚了一下,見漢獻帝在楊彪等人的反對下沒了主意,也直覺大哥當下並不適合敕封為王,且這等大事,他也無法提大哥做主,便道:“陛下,我大哥不在此處,的確無法受命,陛下可往後再行決策,當先歸洛陽為要。”
漢獻帝也意識到這或許真的不切實際,便點了點頭,沒有堅持。
趙雲命軍士撥出隨行糧草,以供漢獻帝和‘文武百官’,以及楊奉、董承等的殘兵食用,休息一個上午,當日起駕繼續東歸。
有趙雲和三千騎兵的護衛,加之洛陽愈近,李傕、郭汜不敢繼續追擊,只能回返關中,路上,兩人再次發生混戰,死傷不少。
臨近洛陽之時,有一支大軍迎面行來,旗幟上有‘曹’字,是曹操。
“陛下,臣曹操來遲,請陛下贖罪。”曹操叩拜道。
原本趙雲若不到,漢獻帝逃到這個時候才是最危險的時候,曹操便是及時趕來,擊退李傕、郭汜,漢獻帝扶著曹操激動得流淚,這也是為什麼歷史上漢獻帝輕易被曹操忽悠遷都去了許都的原因之一。
然而,當下卻已經有趙雲專美在前,李傕、郭汜都已退兵,曹操現在才領軍趕到就沒顯得有多麼彌足珍貴了。
因此,漢獻帝只點了點頭道:“辛苦曹卿了。”
曹操起身,見到護衛在漢獻帝身邊的趙雲,他驚訝道:“喲,趙雲將軍也在啊,看來是世民兄派趙雲將軍早到了一步,擊退了李傕、郭汜二賊。”
諸侯討董,曹操對劉宇的印象極為深刻,當初劉宇和他齊追董卓,他中了埋伏慘敗,而劉宇卻趁機大敗董卓,名震天下。
曹操當初沒有想明白,可這麼多年過去了,曹操早就想明白了,當初是被劉宇利用趟了埋伏。劉宇之陰險,加上關羽、趙雲這等世所罕有的猛將,天下諸侯,曹操不懼袁紹,不懼袁術,唯獨忌憚劉宇。
趙雲拱手回一禮道:“曹將軍有禮。”卻並不欲與曹操多言。
曹操倒是眼饞趙雲的勇猛,卻又知道趙雲乃是劉宇的結義兄弟,不可能被他招攬,遂也沒有多言。
趙雲與曹操一同護衛漢獻帝到洛陽,但看到洛陽城牆的時候,趙雲就止步了,沒有隨同漢獻帝一起進入洛陽。
這是他臨行前劉宇特意囑咐的。
趙雲向漢獻帝告罪,欲返回漢中。
漢獻帝挽留不得,頗為遺撼,相比較楊奉,董承,曹操等人,漢獻帝更信任漢室宗親的劉宇,只不過漢獻帝並不知道,劉宇這個漢室宗親其實是冒充的。
而劉宇其實也是知道洛陽城內此時的‘慘況’,生怕趙雲隨漢獻帝進了洛陽之後再棄漢獻帝離去,會被天下‘誤讀’,白費了這個護衛漢獻帝之功。
臨走前,趙雲恭請漢獻帝到一旁,只言劉宇有話要單獨對漢獻帝稟奏。
趙雲拿出一份討伐文書道:“陛下,關中乃高祖製取天下,建立大漢之要地,且李、郭二賊欺凌陛下多時,我大哥欲討伐李傕、郭汜二賊,收復關中,望陛下應允授命。”
漢獻帝大喜:“漢中侯乃漢室棟樑,復興大漢還賴漢中侯,朕即刻授命。”
得了漢獻帝授命的討伐文書,趙雲又道:“陛下,我大哥還有一句話要帶給陛下,天下諸侯不敢傷陛下,然陛下也定要防備野心之徒,要挾陛下以令諸侯,陛下切不可輕易離開洛陽,去那等諸侯勢力的核心之地,比如曹操若邀陛下遷移前去許都,袁紹若邀陛下遷移去鄴城,定皆是為自己之野心,陛下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