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剛到上庸的時候,趙雲便寫了信給趙風,希望趙風能棄公孫瓚前來上庸和他一起輔佐劉宇共創大事。
可惜,當初趙風回絕了,他並沒有棄了公孫瓚前來上庸,只寫了一些欣慰弟弟趙雲能與劉宇這樣的豪傑義結金蘭,並且在圍剿黃巾之戰中名震天下,哥哥引以為傲之類的話。
趙風是的確很欣慰,劉關趙三騎奪城,長社一戰就大破黃巾三萬餘,整個大漢都知道,不像他趙風,多年碌碌無為,甚至志氣都被消磨了大半,身體也越漸不行了。
公孫瓚大帳內,公孫瓚對趙雲說了趙風已經死的事情,趙雲激動之下,憤怒的抓著公孫瓚質問:“你說什麼,我哥哥趙風死了?”
公孫瓚的侍衛驚得幾乎要撲上前來,但公孫瓚及時揮退,趙風的死,他也很遺撼,雖然對趙雲的無禮有些不滿,但他理解趙雲的心情,且當前他還不想得罪劉關趙兄弟三人。
公孫瓚好言解釋道:“你哥哥早在一年多以前就病了,月前身體撐不住就離世而去了,並不能怪吾。”
劉宇嘆息了一聲開口道:“子龍,死者已矣,不可衝動,放開他吧。”
其實當初劉宇便想到趙雲的哥哥趙風會有這麼一劫,畢竟歷史上趙雲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離開了公孫瓚,雖然不知道趙風具體是怎麼死的,不過他剛到上庸的時候就讓趙雲寫信給了趙風,也是希望能幫趙風渡過一劫,他也能多一員大將,原以為是趙風不聽勸,不肯放棄公孫瓚,現在公孫瓚這一說才知道,原來那個時候趙風已經病了,且病得不輕,恐怕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不願拖累弟弟趙雲,也不願臨死還掛一個換主的名頭,這才最終選擇死在公孫瓚軍中。
趙雲依舊怒瞪著公孫瓚,他哪裡不知道,哥哥趙風多年在公孫瓚帳下不得志,恐怕是鬱鬱而終。最終趙雲還是放開了公孫瓚,卻是悲傷的流下了兩行淚水,可以看得出來他和哥哥趙風的感情定是極好的。
劉宇好言安慰道:“子龍節哀,相信子虎也不願看到你這般。”
關羽也悲傷的拍了拍趙雲的肩膀,似為兄弟難過而自己也難過。
討伐董卓之戰還在繼續。
自從得知哥哥趙風死在了公孫瓚軍中,趙雲便對公孫瓚沒有了好臉色,連帶著劉宇和關羽也對公孫瓚沒有好臉色,雖還率領大軍與公孫瓚一路,但已經是各打各的,貌合神離,互不干涉。
十九鎮諸侯,五路大軍勢如破竹,很快攻下汜水關外圍的所有郡縣,即將兵抵汜水關。
……
洛陽震動。
董卓七竅生煙的怒罵:“一幫逆賊,安敢聯合攻我!”
在董卓眼裡,十九鎮諸侯全部都是逆賊反賊,對於諸侯聯合攻打他,他即憤怒又有些慌張,畢竟諸侯聯合可是有四十幾萬大軍,而他的涼州軍只有二十萬。
同時,董卓也對漢獻帝很憤怒,明明皇帝在他手中,可天下諸侯竟然絲毫不受脅迫,那麼這皇帝豈不是跟廢物一般無二,屁用都沒有!
董卓不知道,早在漢靈帝黃巾之亂,隨後十常侍和太后與大將軍和皇后之爭,草立少帝劉辯,隨後他董卓兵進洛陽,廢殺少帝,另迎立劉協為傀儡漢獻帝,廢立皇帝宛如兒戲,大漢皇室的威嚴已經蕩然無存了,就僅剩下名號和麵子,諸侯或許明著不敢不賣漢獻帝面子,可實際上誰也不將漢獻帝放在眼裡,漢獻帝在他們眼裡只不過是是董卓私立的傀儡皇帝,壓根不作數。
諸侯不受不被承認的傀儡皇帝脅迫,董卓也無奈。
不管怎麼樣,董卓都必須應對十九路諸侯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