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到了北海之後,自是前往飛鯊幫,拜訪如玉龍。如玉龍自然是非常歡迎,同時又問那樂明風怎麼沒有跟著他們回來。
南山王依北海隱修所教的回答道:“盟主大神,我那師侄修為境界太低,我將他留在南山之中,跟我的大徒弟再修煉一陣子——等他修為上了個臺階再回來。”
如玉龍已是非常寵信樂明風,聞言之後,當即說道:“明風有此際遇,十分難得。我代他在這兒先謝謝南山王了!”
說著話,如玉龍就向南山王施了一禮。
南山王還施一禮說道:“盟主大神為天下蒼生造福,著實讓人敬佩!”
如玉龍道:“南山王過獎了!我如玉龍這麼做,也不過是小打小鬧罷了,比之於這個世界上的太平門差遠了。
聽說太平門建立太平仙道同盟,其宗旨傳遍天下,便是‘為弱者爭公道’,‘為世界開太平’呢。”
北海隱修與南山王兩個聽了,都是嘿嘿冷笑不止。
如玉龍不免奇怪:“兩位仙翁,為何如此?”
南山王道:“盟主大神,你是誤聽傳言罷了。那太平門葉經秋,不過是個沽名釣譽之輩,欺世盜名之徒罷了!”
如玉龍聽得這南山王如此評價葉經秋,心中吃驚,就問道:“南山仙翁,何以作如此評價?”
南山王道:“那葉經秋也只配老夫我作如此評價。盟主大神請想想,‘為弱者爭公道’,為‘世界開太平’,這也不過是空口說白話,拉攏人心而已。
老夫我在南山一帶,頗有勢力,太平門多次拉攏老夫加入他們太平仙道同盟,都被老夫拒絕了,盟主大神,你可知道老夫拒絕,卻又是為何?”
如玉龍道:“南山仙翁請講!我實是不知。”
“他太平門那一套,不過是玩虛頭兒。我南山王卻是實打實地做事——不瞞盟主大神,我南山一帶,也是鎮鎮有祭神,村村有祭寶的!老夫我在南山一帶,也算得上是個總祭神了。”
如玉龍聽了,不覺肅然起敬:“原來南山仙翁早已如此做事,與如某人不謀而合呀!失敬,失敬,真是失敬了!”
“哪裡哪裡!盟主大神不必客氣!我南山地方褊小,不過是三千六百峰罷了!盟主大神卻是在北海這偌大地方建立祭神盟會,這才是真正的大氣!真正的霸氣!
老夫我聽了師侄一番言語,心中是百分之一百二十個佩服,所以才力邀我這老友北海隱修前來拜訪盟主大神的。”南山王不著痕跡地恭維道。
俗話說“千破萬破,唯快不破;千穿萬穿,馬屁不穿。”世人誰不愛聽他人恭維?
雖說忠言逆耳有益於行,但進忠言者,往往卻是遭人忌諱,其原因就在於此。試看從古至今,向別人進忠言的人,有幾個得著他人好處的?
比如大臣向皇帝進忠言,能不被皇帝忌諱的,那是他有幸遇上了明君;而多數情況卻是,輕則去職丟官,重則身家性命也不保。
所以那封建王朝,上位者作為國之大臣,都深知歷史,卻都學會得了明哲保身,而下位者百姓之間,也必然效法成風。
於是乎積久成弊,在上是朝政敗壞,在下是民風不堪。封建王朝統治越久,皇帝越是昏庸,則形成的國民性就越差勁兒。
此時的如玉龍,雖是天賦頗高,也不免著了道兒,被南山王一番說辭,說得心中甜蜜。
如玉龍當時就說道:“南山仙翁過譽了!如蒙不棄,你我兩家志同道合,就結為同盟,如何?”
南山王本意正是為此,這也是他與北海隱修兩個商量好了的。聞言心喜之下,豈有不樂意的?但是他偏偏還要“嚴肅端莊”一番:
“盟主大神既然瞧得起老夫,老夫自當加盟。只是,老夫資格雖老,盟主大神萬萬不可以因為老夫資歷老而不肯批評,但凡老夫行事有不妥,盟主大神只管說,不必顧忌。哈哈哈哈!”
北海隱修一直靜聽他兩個說話,此時不失時機地插嘴說道:“南山王願意為世人而居下位,這份氣量還是不錯的嘛!”
如玉龍自是心中大喜,向南山王道了謝,又邀請北海隱修。北海隱修道:“盟主大神,你可知我為何名號中有‘隱修’二字?我便是不喜俗務,這才自號‘北海隱修’的。”
如玉龍聽了,就說道:“老仙翁隱世而修,不與世俗之務,的確是清高。”
如玉龍讚揚了北海隱修之後,繼續說道:
“但我近來也聽說了,有不少妖修或人類修仙者欲入我盟來作祭神,偏偏是缺少‘祭寶’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