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缽村夫聽了就回答道:“上師,我這十點點幣,我想拿去換點水米,回來煮點稀粥,就與上師共進晚餐。”
托缽僧聽了,不耐煩地說道:“你去你去,我這就要看你胡說昏話呢,你又來打岔!”
託缽村夫聽了,就笑眯眯地道:“上師且看看,小可這就去弄點水米來也。”
托缽僧見這託缽村夫去了,口中哼道:“果然就是個村夫!煩人得很!”
說過了這話,托缽僧這才抓過手稿,從頭看了起來,只見手稿上第一頁四個大字,題寫著書名,叫做《兩世為仙》。
托缽僧心中一愣:兩世為仙?老衲我倒是記得有個詞兒叫做“再世為人”,這個兩世為仙是怎麼回事?怎麼有點兒像在說他的事情啊?
托缽僧心中疑惑,暗自想著,前些日子,他說誤入大夢國黑甜鄉,遇著一個呆人——
據說那呆人,整天想著寫一本關於神仙的小說,或許能因此引來神仙,便如葉公得遇真龍;又或許能因此騙得幾個讀者,哄幾枚大錢耍耍——莫非那呆人,就是今日這託缽村夫?
想到這裡,托缽僧急忙開啟手稿,欲看看所記之人是不是那個他,若果然是,那麼這裡必然就是大夢國黑甜鄉無疑了!
這個破爛地方,壓制修仙者太也厲害,和尚我到了這裡,一身法力使不出來,淪落得跟個凡人一樣,還得要吃要喝的。
嗚呼!這個鬼地方,害得老衲我啊,一個百萬年來不知飢渴為何物的堂堂聖元,竟然落到這地步,灰頭土臉地挨家行乞,沿門化緣!
嗯,我且看看所記傳主,到底是不是他吧,但願果然是他,和尚我也好問問這個託缽村夫,當日他是怎麼走出了這個鬼地方了的!
這托缽僧,將一本《兩世為仙》拿過來,先行翻看後面章節,只說是愈到收尾愈好看;果然是隻一翻,便看到了那個他的名字,當時哈哈大笑:
“這真是無巧不成書啊!這託缽村夫果然就是那個他所說的呆人,這《兩世為仙》果然是呆人為他作的傳!
嗯,只待這託缽村夫回來,我便可打聽離開此地的辦法了!我且從頭細看看,或許也能看到他當年坐地抓雞屎,撒尿和泥玩兒的糗事呢!”
於是托缽僧從頭來看,但見這《兩世為仙》手稿開頭寫道:
在牛山上有個小村莊叫做三姓村。小村三姓裡劉姓中有一戶人家,戶主叫做劉世倌,家中有個病兒,因此吃了不少折磨,顯得比較蒼老,於是人們都稱他叫做老倌。
老倌家這個病兒,就是本書之傳主,後來叫做劉葉經秋的——此時他的故事,那“正本兒”還沒開始呢。
且說這孩子的病比較奇特,附近的人皆有耳聞,以致一度被城裡的和靖藥堂聽曉,並且由著名的醫生和又水老醫官親自出診!
以和老醫官見聞之廣博,醫術之高明,竟然連這孩子患什麼病都沒診斷出來!
——據知情人所述,老倌的孩子劉海,自打孃胎裡就古怪。老倌媳婦懷這孩子之前,體態稍微發福,可是懷上這孩子後就一天天消瘦,最後瘦得不成人形,整個變了個樣子。
當初老倌也曾小心翼翼,憂心忡忡地帶了孕妻,前來城裡,到和靖藥堂就診,和又水老醫官愣是瞧不明白是什麼個毛病。
老倌一見和老醫官都查不出來是什麼毛病,那也是心急如焚!老倌想著妻子有孕,這毛病不治好也不是個辦法,然而和又水老醫官都瞧不明白的毛病,更無別的醫官能說出個子醜寅卯來!
老倌不知跑了多少趟和靖藥堂,那和老醫官只道是,毛病呢,依脈象看,那是沒有的,大人孩子都沒問題,至於大人日漸消瘦,解決之道,也只能是多增加營養唄。
於是老倌苦拼苦幹,終於熬到了孩子出生。
到孩子生下來後,和靖藥堂的醫生說老倌妻子自此之後再也不能懷孕了。事實上,老倌的妻子,更也是躺在床上,再也爬不起來了。
所好劉海這孩子一生下來就是個招人喜愛,十分聰明的模樣。老倌夫妻雖然遺憾,但有個聰明兒子繼承香火,傳宗接代,也就算是稍有安慰。
於是老倌就想著:好像有個神仙就叫做劉海的,自己這娃兒,不如也就叫做劉海吧。
於是老倌對妻子說道:“他阿媽,這名字吉利,對孩子一生都好呢;說不準兒還能真的沾點兒仙氣,給我們帶來好運,讓你的病也就好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