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妙諦要為葉經秋兄弟說開緣法,化解矛盾,當即邀請道:“還請兩位跟我到靜堂一敘。”
葉經春邁步就走,葉經秋也只好跟上大哥。半山觀諸人也都隨後跟進。
眾人來到靜堂。妙諦請葉經春和葉經秋先坐客位,又請田信使坐主位首位,這信使田姓靜姑連稱不敢,請師叔上坐。於是妙諦坐下,一眾也都坐下來,聽妙諦開說緣法。
“經春施主,你知緣法二字,是為何物?”
“不知。”
於是妙諦口燦蓮花:緣法,緣就是緣份,法就是法則;緣法,也就是緣份和它的規則。
緣就是聚散離合,恩怨情仇;無聚不成散,無離不成合。法,就是規則,也是規律。規則的則,也就是律,既然成其為規則、規律,規由天生,規則,就有其天然之理,也即自然。順乎天道自然,則聚自然會散,離自然會合……
眾人聽得投入。妙諦忽然又道:“我在大宮主處聽得幾句話,卻不知大宮主是從何處得來,又或是大宮主自己所創;這說的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又說道‘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一時間眾人無不沉吟:情為何物?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生死相依、兩情久長,何嘗不是情緣之法?這好比姻緣,其法,當是世人所謂千里姻緣一線牽動。
世人之緣,如情緣、如姻緣、至如仇亦是緣、恨也是緣,福亦有其緣善也有其緣,直至如機緣。緣有造化千般萬種,法則各不相同;
既有緣,必相遇,無遇自然無緣,有緣方能相遇,相遇即相聚,有聚自有散,有散復有合。緣有因果,強求之際,實為播惡因種惡果。而順其自然之理,方為靜得真義。”
說到這裡,妙諦看向葉經春道:
“經春施主,你五次三番,來我半山觀,要見我那玉音徒兒,你的心情自是好的,若是一味強求,不知其天然規則,自然是種惡因,將會生成惡果。譬如今日,若是葉將軍與我飛仙宮信使大人爭鬥中出現死傷,這便就是我說的惡果了。”
“謝師太教誨!”葉經春說道。
眾人細細品味之際,妙諦又說道:“世人妄求長生,反而殞命。我自遇大宮主以來,頗多聽聞長生之說,便細思長生之理。我等武者,頗有習武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之意,這個不就是在求長生嗎?
若論世人持想,富貴者求長生,意欲何為?貧窮者求長生,又欲何為?經春施主,你能回答我嗎?”
於是各人自思。
葉經秋心下也是暗思:若是按師太所說,我的持想,哎喲,我的持想,也沒有想過要長生啊!可是,怎麼聽了師太這麼一說,我也想長生了呢?
不對,我並沒有真正想過要追求長生,我想的卻是建立軍功,掙一份榮華富貴,嗯,僅此而已罷了。
然而,聽師太這麼說,富貴者求長生,莫非我得了富貴之後,便會自然而然地轉而追求長生不老?是了!怪不得那些帝君將相,都想長生不老呢!
我以前只以為世人壽命終有盡期,可是今天聽師太之言,似乎人真的有能長生不老的啊!
不對呀,為什麼師太會說‘貧窮者求長生,卻是為何?’莫非貧窮之人,不經過追求榮華富貴這一步,也會自然而然地想去追求長生不老?
葉經秋想半天,沒想明白;他卻不知,自己這皺眉苦思的模樣全然落在妙諦的眼裡。
妙諦笑道指點道:“葉將軍思考什麼呢?”
葉經秋一一說了剛才所思。
妙諦師太笑道:“葉將軍,你的生命裡,有那麼一段時光,實如空白,對紅塵人世全然無知,難怪你想不明白嘍。不論窮人富人,若是提起長生二字,那是個個都曉得的,只是葉將軍你囿於個人過往經歷,或者從來就沒聽說過長生這個說法罷了。”
這真是一語提醒夢中人!
葉經秋聽了,心下恍然:自己自五歲起,二十一年在苦難中經過去了,所以自己在鎮東軍中,汲汲於富貴,渴望強大,實是因為心中潛想成就功名,洗雪恥辱;卻不僅僅是要殺那瘋婆子報仇。
如今看來,世人如不妄求,竟有一線長生之機。這倒是自己以前從來沒聽說過的高論。
旁邊葉經秋卻是說道:“師太,弟子明白了:富貴者求長生,實為求長享富貴;貧窮者求長生,是為求自由自在。我也想長生,從此脫離苦海,與子君長相廝守。”
講到這裡,葉經春語氣更為誠懇地說道:“只是子君她本非絕情之人,卻對我如此絕情,我不知她為什麼會這樣,還請師太指點。”
“葉經春施主,現在我可以不再叫你經春施主了。你既然有此領悟,那麼,我就實話告訴你,我那玉音徒兒,六七年前就離開了半山城,前往飛仙宮學道,有成之日,必會回來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