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偏將接到訊息,又驚訝又高興!
沙偏將驚訝的是葉經秋居然敢違背自己的命令,不待自己趕到就進攻佔盡地利的敵人,以寡擊眾;
高興的是葉經秋以五百人的兵力進攻三千人的敵寨,引蛇出洞,半個時辰不到就大獲全勝,生俘二千敵兵,並活捉敵軍將官哈爾樂!
葉經秋捷報傳到,令先鋒軍三千人士兵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士氣高漲。
沙偏將當即速擬捷報,上報元帥花慶平,並在捷報中請元帥就如何賞罰葉經秋作裁奪。
“中軍官,去問問前軍嚮導,距離榆城還有多遠?還有,你此去就便把前軍葉統領給本帥叫來。”
稍後,中軍官報稱不到一百五十里。
“嗯,傳令前軍,先頭部隊至榆城三十里下寨。嗯,葉統領來了嗎?”
葉經秋已經驟馬來到後軍,參見大元帥花慶平:“末將葉經秋,見過元帥!”
“嗯。我來問你,你怎麼敢不聽沙將軍號令,擅自出戰?說不出理由來,本帥決不輕饒!”
“回元帥!末將自從奉命統領先鋒前軍,就琢磨破敵之策。
今日此戰,我觀敵寨盡佔地形之便,易守難攻,又擋在我軍前行路上;於是末將想到一個引蛇出洞的法子——”
“嗯,怎麼個引蛇出洞之法?”
“回元帥的話,末將先於敵軍無備,安排好伏兵,既而孤身作餌,匹馬挑戰,引得那敵將哈爾樂領五百人出寨擒我。
然後末將誘敵入伏,卻不將之斬盡殺絕,以引誘敵軍來救。待到敵來援救,我斬敵一將,生擒一將。同時伏兵二百人闖寨縱火;到這時,末將逼降哈爾樂,迫使他招降殘部,故而有此小勝。”
“你僥倖獲勝,雖則可喜,只是,這樣做違背將令,重者可是要掉腦袋的!此為其一;
若是待大軍到來,這引蛇出洞之法同樣可以實施,並且更為安全,此為其二;
今日你若非初戰成此首功,則難以將功折罪,此為其三;本帥所說這三條,你可知道?”
“末將知錯了。”葉經秋說道:“元帥所說的第二點,末將尚有不同看法。”
“嗯,什麼不同看法?”
“元帥,若是大軍到來,只怕那敵將哈爾樂必不出戰,這引蛇出洞就施行不成了。”
“嗯!說得卻也是有道理!”花慶平點頭首肯,隨即喝道:
“來人!傳我命令,葉經秋違背先鋒官命令,擅自出戰,免去其副先鋒之職,革去本月月俸,以示懲罰。”
“是!”中軍傳令官應聲回答,葉經秋心頭氣沮。
“且慢!本帥還有一令:先鋒軍首戰告捷,全體嘉獎。著首功葉經秋擔任先鋒官,官升都管;另獎勵三倍月俸。行軍參軍司馬楊間隨先鋒軍行動,就任先鋒軍參軍。另著原先鋒官沙將軍回前衛營統兵;也獎勵三倍月俸!”
傳令官心說這到底是獎還是罰呀,不過沒敢說出來。
至此,葉經秋作為都管、正先鋒官,也算是中級高階將領了,有了參與大帳議戰的資格。
第二日,也就是這一年秋八月十四日,二路援軍離榆城二十里紮下三座大營。哨探報入城中,鎮北軍平北王並一路援軍統帥都非常高興。
原來,帝國一路援軍,乃是帝國四鎮軍序列之外的帝都近衛軍,主要任務是為守軍護送糧草器械來和穩定守軍軍心來著。
卻說二路援軍鎮東軍帥帳之內,眾將商議軍情。葉經秋因為升任都管,領正先鋒之職,自然是得以參議軍機。
帥帳裡商議的第一件事,就是與城中聯絡,以期裡應外合。
商定的結果是:
衝陣之將,選定二人,其中主將是帳前護軍將軍呂義,作為入城信使,由先鋒官葉經秋率先鋒軍一千人偕同護送。然後葉經秋殺回本軍,由沙偏將率前衛營接回。此事今夜就要進行。
第二件事是今夜如何防敵軍偷營,以及佯裝劫營,掩護葉經秋衝陣護送呂義。
第三件事是明日與敵軍接戰,各營各標各陣各統的佈置,出戰與守備,正奇相合等等事宜。
不說鎮東軍這邊商議軍機,且說那格陵兵,格陵帝國此次南征統帥元好古也聚將商議。
元好古行事穩重,思慮精密,曉暢兵法,格陵帝君常稱讚他是“英勇善戰之將”。
元好古能困住西丁帝國北線主力於榆城,因為他先是頻頻調兵,暗暗集結兵力,用了瞞天過海之法;待兵力集結完畢,元好古突然襲擊,一舉奏功!
此刻,元好古對眾將說道:“各位將軍,這鎮東軍元帥平東王花某,也是個極能用兵之人。他必然料到我軍今夜劫營,然而今夜劫營,正合以逸待勞之法,各位想想看,若我是平東王,當如何防備敵軍劫營?”
“依末將看,平東王必然伏兵於外,待我劫營之際合兵攻擊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