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單和趙飛英以及小蝶兒,當然不會有問題,他們順利透過安檢,進入到候車大廳內。
進去後,則需用身份證去領取自己的避難編號,有序地進入地下避難所。
大廳和避難所內都有士兵維持秩序,誰敢引發動亂,士兵們會將其當場抓捕,甚至驅逐出避難所。
面對手持高科技武器計程車兵們,人們很老實,很自覺地去排隊領號等升降梯。
楊單抱著小蝶兒看著行李,趙飛英拿著身份證去領號,十來分鐘後,她略帶失望地回來。
“怎麼了?”楊單鄒鄒眉頭問。
“只領到兩個最底層的號,由於我們不是小蝶兒的直系親屬,她的親屬未知,不知道她的親屬有沒有貢獻值,所以只能給她最上層的號。”趙飛英搖搖頭說道。
“那怎麼辦?”楊單眼中再次流露出恨意。
“沒辦法,留在最上層基本等於死亡,活下去的機率不足10%,只能帶著她一起去最底層,讓她與我同一個休眠艙。”趙飛英無奈地道。
“休眠艙可以同時睡兩個人?”楊單疑惑。
“最底層的是高階休眠艙,只要你能擠進去,睡多少人都沒問題。小蝶兒還小,與我同一個休眠艙問題不大。”趙飛英點點頭道。
楊單表情冰冷地點點頭,沒有再說什麼。
他們不再談論怨言,找個沒人的位置坐下,等候廣播叫他們去乘坐升降梯。
地下避難所的結構,楊單以前從網路上有所瞭解。
地下避難所共有5層,最底層位於50公里以下,之後每上升10公里另設一層,整體形狀是金字塔的倒立型。
按照地球撞擊太陽的衝擊力來預算,最底層的人活下去的機率為50%左右,每上升一層,倖存的機率降低10%,最上層倖存指數不足10%。
避難所的最底層建設有10萬個休眠艙,第四層有100萬個休眠艙,第三層有500萬個休眠艙,第二層有1000萬個休眠艙,最上層有5000萬個。
人類進入休眠艙後,只要地下避難所沒有徹底被粉碎,休眠艙不被摧毀,就能安全地活10年至15年,等待後續救援。
以地下避難所的多層防震防壓防熱結構,除非運氣差到爆炸,否則它都不可能被粉碎。
所以死人是肯定的,活下去的人也肯定會有,就看誰的運氣好,誰的運氣差了。
等待一個小時,總算輪到楊單他們乘坐升降梯。
他和趙飛英不廢話,帶著小蝶兒和行李箱去對應的升降梯接受檢查,然後進入升降梯。
檢號士兵沒有阻攔他們帶著小蝶兒和行李箱,士兵們知道最底層是高階休眠艙,多一兩個嬰兒完全不是事,沒必要做得那麼絕情。
畢竟,層數越大,其貢獻或者親屬的貢獻越巨大,對於功臣及其家屬,士兵們給予足夠的尊重和有限的自由。
以楊啟國和趙飛英的貢獻,得到兩個優等座號不足為奇。
升降梯啟動,飛快墜落,足足持續1個小時才緩緩停下來。
從升降梯內出去,已經是來到了50公里的地下。
避難所的每一層,都分大廳區和休眠區。
大廳區可以自由活動,保持相對安靜即可,士兵們不會為難大家。
休眠區則比較嚴謹,一旦進去就必須進入休眠艙休眠,不得有半點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