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天不留人雨留人
一、
藍小花和張家永見過幾次面了,雖然每次都談的很投機,但是,藍小花認為,她們在一起,總是覺得,互相客客氣氣的,不像是戀人,倒像是個朋友,既沒有卿卿我我,更沒有肌膚之親,有時,覺得心裡癢癢的,不過癮。
藍小花知道,張家永好像也挺喜歡她的,藍小花每次和張家永在一起的時候,看到張家永看她的眼神裡,也充滿了愛意,但是,張家永就是有點太君子了,在一起的時候,輕易也不碰藍小花一下,藍小花不知道張家永心裡是怎麼想的?是本能的羞澀?還是別的什麼原因?他一個大男人,不應該啊?是不是不喜歡她?可是每次他都是說來就來啊,也沒有表現出猶豫啊。
藍小花和張家永在一起,心裡很踏實,有著說不完的話題,共同語言也多,女人身邊有一個可心的男人,感覺是不一樣。
看來還是要進一步處下去。
假期馬上就要過去了,學校就快要開學了,得抓緊了,學校一開學,各種各樣的事情就多了,再想和張家永見面,就不方便了。
藍小花在省城,已經一個人生活了二十年了。
藍小花的條件還是不錯的,身材好,長相也好,既豐腴又苗條,面板又白又緊稱,性格溫柔,為人善良,經濟條件也過得去,剛剛來到省城時,由於是國家調派的支邊教師,享受著國家支邊教師的待遇,分配有專門的教師宿舍,後來,辦了正式調動手續以後,又在省城中心地段的唐徠渠邊上,以比較低的價格購買了一套限價房,這個房子,學校還給予了補貼,再加上國家給的支邊教師補貼,算下來,沒有花藍小花的多少錢。
藍小花只有一個女兒,女兒很懂事,也很自立,上大學時,學的器樂專業,在學校,就勤工儉學,出去教孩子學鋼琴,自己掙學費,不要媽媽付學費,大學畢業以後,在天津,自己開了一個藝術學校,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給自己在天津買了一套小房子,如今,這個小房子已經價值不菲。後來,藍小花女兒又找了本校的一個廣州男同學,結了婚。結婚時,也沒有要藍小花出多少錢,藍小花女兒結婚以後,和丈夫一起,又去廣州,開了一個藝術學校。現在生意紅紅火火,時不時的,還給藍小花孝敬點,外孫女剛剛一歲,是女兒在廣州的公公婆婆帶著,也不用藍小花操心,藍小花只是在女兒坐月子的時候,去廣州待了幾天。
藍小花為了工作方便,自己買了車,每天開車上下班,天天如此。
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藍小花已經在省城生活了二十年了。
二十年來,藍小花在省城一直是一個人生活,沒有親人、沒有朋友、也沒有相好,一個人,孤孤單單的,過著自己的日子,認認真真教學,踏踏實實上課。
二、
如今,藍小花也有男朋友了,這個張家永,就很不錯,見了幾次面了,還是老老實實的,難得。
想起來張家永,藍小花心裡又一陣一陣的,惶惶的,熱乎乎的。
忍不住,藍小花還是主動給張家永打了電話:“哎,你這個週末方便嗎?”
又是一個週五的下午,藍小花迎來了張家永。
吃完晚上飯,藍小花建議和張家永出去轉一轉。
張家永爽快的答應了。
藍小花帶著張家永,下樓,出門,走過上海路,來到了市區裡的唐徠渠邊上。
藍小花向張家永簡單介紹了唐徠渠的歷史。
唐徠渠,穿省城而過,將省城中心地段分成為兩個區,藍小花的家,就在唐徠渠邊上,高層樓房,俯瞰下去,唐徠渠沿岸風光淨收眼底,走過唐徠渠上面的橋,對面就是萬達廣場,屬於鬧中取靜的地方,夏天,漫步在唐徠渠邊,享受著唐徠渠水帶來的涼爽,別提多麼愜意了。
唐徠渠又名唐渠,建於唐武則天年間,後經各代整修,渠口開在黃河峽口旁,經黃河峽口、省城、縣城等地向北流去,到煤城市蘭山縣終止,全長322公里,有大小渠道五百多條,灌田90萬畝,最寬處30多米 最窄處5米 平均寬度24米,居塞北平原十四條大渠之首。
這裡是沖積平原引黃灌區,在古代無壩引水條件下,逐漸形成了多首制渠系,各乾渠與黃河平行排列,將灌區土地分割為南北長條,造成直接從乾渠開斗渠、農渠口,灌溉時常易決口。以塞上地區來說,由於渠道阻隔,除最西側的西乾渠外,其它乾渠均不能安全退水入河,在河水上漲或暴雨時,渠水只能洩人湖溝,這就造成了歷史上塞上平原中下游地區溝道混亂、窪地積水、湖沼密佈的局面。大致渠道沿岸為地勢較高的農耕地帶,顯然,渠道兩側地勢較高是灌溉、渠道決口等帶來泥沙逐年淤積所致,兩渠之間則為湖窪地帶,由西向東有規律地重複出現。這種湖沼是隨著灌區開發而出現的次生湖,自漢唐開始,至清初以後達到高峰,可稱之為渠間窪地湖。
清代乾隆年間,僅府城(今省城附近即有長湖、月湖等有名的較大湖泊48個,河東河西均有七十二連湖之說。“連湖漁歌”為當時“朔方八景”之一,據稱,“唐渠東畔,多瀦水為湖,俗以其相連屬,曰連湖,亦曰蓮湖。在邵剛、李俊兩堡間者最大,周環數十里,不生葭而水深多魚,澄泓一碧,山光倒影,遠樹層匝,時有輕舟出沒於煙波中,過者淼然動江鄉之思,好一派塞上江南景色。”
在封建社會,水利維修不利,在自然災害頻發的情況下,一遇暴雨山洪、黃河氾濫或渠道決口,往往“水潦橫流,浸及隴畝,野生螟蟥,略無禾苗”,湖沼和田地匯成汪洋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