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表妹的情愫
張家永無論長相、身材,才華,都可以說是一個優秀的男人,在張家永的前半生中,也不是沒有女人喜歡他,他也不是對女人的青睞一點反應都沒有,只是道德觀念的約束,讓他大多數的豔遇都無疾而終。
一、
第一個對張家永明確表示好感的,是張家永的表妹。
張家永16歲下鄉,18歲進入工廠當工人,1977年,恢復高考,1979年,張家永從工廠裡直接考入了南京郵電學院,帶工資上學,1981年冬天,春風得意的張家永伴隨母親一起去黑龍江探親,母親的大弟弟,也就是張家永的大舅,在黑龍江邊遠的密山火車站工作。
黑龍江省密山和張家永所在的省份時間差比較大,在家裡,早上8點上班,下午6點下班,晚上10點睡覺。在密山,早上三、四點天就亮了,下午四、五點,天就黑了,晚上8點睡覺。這讓張家永非常不習慣,晚上睡覺太早,東北的熱炕也睡不習慣,早上起不來,早上三、四點,大舅一家子就起來了,就剩張家永一個人在大炕上補覺。
大舅有四個孩子,兩兒兩女,小女兒單名一個潔字,小姑娘人和名字一樣長得潔白清爽。開朗大方,頗有東北女孩子的風範。看到西北地區的大姑帶著大表哥來了,熱情的不得了,跑前跑後,快樂無比。
潔表妹比張家永小七歲,看著張家永老是睡不好,心裡著急,晚上,一家人都睡覺了,那個年代,家裡也沒有電視,潔表妹就一個人陪著大表哥默默地坐著。偶爾鐵路俱樂部有電影,潔表妹就興沖沖地拉著大表哥的手,去鐵路俱樂部看電影,東北天黑的早,電影院裡面黑黑的,伸手不見五指,進了電影院,張家永什麼也看不見,表妹倒是熟門熟路,拉著大表哥的手,徑直找到座位。電影大多數都是看過的,看了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陪大表哥在一起,這就夠了。
潔表妹正在讀高中,學習很好,大舅家的孩子們學習都一般般,就潔表妹比較聰明,看情況,有機會考上大學,可是一瞭解,黑龍江的考生數量眾多,錄取率低。張家永參加過高考,對於高考政策,略知一二,感覺如果潔表妹到西北地區參加高考,也許更有把握,西北地區人口少,參加高考的學生也少,高考錄取率應該更高一些,於是極力鼓動母親帶表妹回家,參加本省的高考。
二、
對於張家永的想法,大舅是舉雙手贊成的。
一是自己孩子多,女兒已經有兩個,女孩子嘛,遲早要嫁人,還是早點出去好,二是在本地,畢竟高考難度大,沒有絕對把握,如果能夠在異地考上,也是家裡第一個大學生。三是小女兒跟著自己的親姑姑,放心,姑父是幹部,也許以後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利。無論如何,都是划算的。
對於張家永的想法,母親不以為然,母親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四個孩子,都沒有成家,除了老大張家永算是自給自足以外,其他三個孩子都還沒有著落,還在學校學習中,未來還不知道,再添一個吃飯的,多一個人多操一份心。在這個世界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是架不住張家永的左勸右勸,還是勉強答應了。
大舅非常高興,拍著胸脯打保票,潔表妹的一切費用,不用大姐大姐夫操心。只是讓大姐大姐夫費心了。
就這樣,潔表妹在黑龍江辦好了手續,跟著大姑和表哥,來到了西北這個邊遠的煤城。
在大姑家裡,潔表妹對大表哥張家永表示了極大的熱情,學習之餘,沒事兒就到張家永的房間裡,與張家永聊天,海闊天空,常常聊到很晚,潔表妹聊的最多的,是陸游和唐婉兒的故事。張家永隱隱約約感覺到了小表妹的情愫,但是他覺得也許自己多疑了,畢竟血緣關係太近了。
從全國地圖上看,本省應該是全國最小的省份了,地域面積是全國最小的,人口只有幾百萬,還不及內地的一個普通城市人口多,每年,參加高考的學子也不多。恢復高考已經是六年了,張家永能夠想到的,別人也能想到。大多數人,已經意識到,高考不僅僅是一個就業的門路,還是改變人生道路的一個最佳渠道。已經有人看到了高考移民的好處了。
三、
管理部門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戶口辦好了,開學時間到了,去學校辦入學手續時,學校告知,省裡有了新規定,外地遷入的考生,須在戶口遷入一年以後,才可以參加高考。並且,外地遷入的考生,如果高考上線,需要簽訂協議書,定向分配,如果不服從分配,則不予辦理高考資格。
看了這些規定,潔表妹倒沒有什麼,畢竟年紀小,長這麼大,第一次離開了父母,雖然可以整天和大表哥在一起很快樂,但是,內心還是思念父母的,知道了這個規定,潔表妹很爽快的簽了協議書,坐火車回黑龍江去了。
一年以後,表妹再次來到了西北。
一年變化很大,這一年,經人介紹,張家永認識了慧茹,兩個人一見鍾情,很快確定了關係,開始進入倒計時,準備結婚的一應事宜。
接到潔表妹火車到站時間電報,張家永讓慧茹一起去火車站接表妹。一是讓潔表妹死心,二是也想顯擺一下,潔表妹雖然年齡比慧茹小的多,但是長相一般般,相比較慧茹的美女級別,潔表妹還是差了一些。
表妹生氣了。
潔表妹一下火車,就在站臺上看到了張家永,興奮的跑過來,大喊大叫:“表哥!”張家永接過潔表妹的行李,微笑著介紹:潔,這是你未來的嫂子。
潔表妹的表情一下子凝固了,瞬間陰了臉,奪過表哥手裡的行李,一聲不吭,快步走出火車站,扔下尷尬的慧茹和茫然的表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