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城坐靠中部西南地區,在這之前並不是多麼受人重視的地界,可是自從華國興起之後,這裡漸漸變成了兵家一方重地,兩方勢力爭執不休。
錦國原來就打算透過嶽城打通燕國的陣營,大齊在前面牽制燕國,她就從這不引人注目的地方長驅而入,只要將滿脹的皮球戳下一個針眼,之後再做什麼事都好說了。
所以僅有三座城池的勢力也被元雍帝收歸門下,元雍帝直接將這兩座城池作為一個戰備點,糧草兵馬都在這裡屯的有,足足有四年之久。
因為前期有所準備,面對兩年前忽然興起的華國勢力,嶽城也有抵抗之力。
華國來勢洶洶,崛起之勢兇猛,卻在攻向嶽城的時候吃了閉門羹,被嶽城堵在了門外近一年。
這段時間,兩方勢力大大小小加起來都爭鬥了數十次。華國的開國首領也急了,他沒有這麼多時間耗在這裡。
華國的軍隊連續兩月不再攻打嶽城,這段時間很是平靜,但是嶽城的守城將領卻很是憂心忡忡,她知道這片平靜只是假象,華國那邊一定在憋著什麼壞,再次爭鬥之時,一定會很慘烈。
錦卿與暗衛小五快馬加鞭,趕了半個月終於到了嶽城的勢力範圍內。
“主子,再過前面十里就是嶽城的北城門了,我們在城內先休整一下吧。”小五說道,“大營在嶽城西門五十里外駐紮著,城內就有報名入伍專門設的點,如果沒有憑證,任何人不得靠近西城門,也出不了門。”
錦卿看去,嶽城防守很嚴,只開放了主城門,副城門都關了,主城門也有士兵把守,嚴格檢視往來的行人隊伍,警防有奸細混了進來。
並且錦卿還看到了哨塔上兩兩成對計程車兵,一雙雙鷹眼巡視著四周,眺望著遠方,確保方圓幾百裡的安全。
錦卿早就看過關於嶽城的相關資料,說起來,當年母皇能輕鬆佔領了嶽城與周圍江城、芙城二城,都是運氣好了。
當年這裡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一場瘟疫爆發的突然,訊息都還沒傳出去,宮廷與平民百姓都死了足足幾百人。
幸虧元雍帝一直致力於訊息的收集,當機立斷跨過還沒收覆的中等國家,直取三城,封鎖訊息,消除瘟疫,不動聲色間三城易主。
緊接著兩方夾擊,在中間的中等國傢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滅了這個國家,此後幾年間重新規劃佈局,儼然成為了錦國直取大燕的必經重要之地!
主守嶽城的大將軍原來是錦國夏銘夏將軍的手下門生,名叫李秀芹,此人有守城之才,善謀定而後動,是個有帶兵經驗的老手。
元雍帝特別調派了她駐守嶽城,享嶽、江、芙三城之首的權利。
而李秀芹確有本事,來了嶽城之後,重新規劃了佈防線,派人將護城河挖的更長,與江、芙二城相連,有什麼物資全部透過護城河快速傳遞運輸。
再將廢棄農田開墾,招收農家幾十戶,嶽城外方圓五百畝田地都供應著嶽城所有將士與百姓的糧食需求,加上錦國運送來的物資,完全夠用。
其他措施就不在這裡多說了,總之三城遙相輝映,互相配合,後需供給連綿不絕,這也就是華國久攻不下嶽城的緣由了。
錦卿點點頭,伸了個懶腰苦笑,“是要好好收拾一下,連續這麼多天趕路,我要好好睡上一覺才行。”
“駕!”錦卿駕馬奔向北城門,小五緊跟在後面。
元雍帝原來派給錦卿的暗中護衛是十人小隊,武功不說高深能和幾位大宗師媲美,但也算佼佼者。
不過後來因為錦卿在武京待著也無什麼危險,錦卿就趕了五個人回錦國聽候元雍帝調遣。
錦卿武有所成,就連小隊的首領如今和錦卿對抗,也就是打個平手。剩下五人,此次錦卿就只帶了小五一人,小五武功不算多高,但勝在輕功好,而其他四人,錦卿另指派了她們事情。
到得北城門前,外面已經排了長長一隊,錦卿也下馬排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