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太陽隱藏在雲彩之間,餘暉透射出來,把西天染成一片金黃;雲彩變幻著,馳騁著。映著金黃色的霞光,競放著綺麗的花朵。在這美麗的風景襯托下,眼前的村子顯得美麗而古老。
這個古老的山村,承載了一代代人的幸福歡樂與辛酸往事。
劉家一族來定居這裡已經有二百多年了。他們守護著大山,大山也養育了他們。
生活在村子裡年齡最長的,就是父親說的那個太爺爺,他活了一百零八歲。很多老年人也都能活到八九十歲左右。
在小雨看來,這是山泉的功勞,它不但唱了幾百年歡快的歌聲,還養育了山村裡的百姓。所以,自己一定為這個美麗的山區做點什麼才行。
這時,有人來叫他們回去。
回到叔叔家,看到有兩個花白頭髮的夫婦,叔叔介紹道:“小雨,這是你大爺,大娘。你劉源大哥去世後,只留下一個閨女叫劉梅。現在家裡只有他們三口人。去年小梅考上了夏京的名牌大學,還是咱市裡的第一名,可家裡困難,上學時還是鄉里鄉親湊錢讓她去的,你能不能讓她在假期,去你那裡打工掙點學費啊?”
“不錯,我們山村裡飛出了金鳳凰。行啊,放假時讓她去我家,教小武,小文和我侄子侄女學習,以後有我供她完成學業。”
在座的聽到小雨如此痛快,個個喜笑顏開地。尤其是劉源大哥的母親,激動地看著小雨,急忙站起來,拉著小雨的手不住地說著感激的話。
大家也你一句,我一句對小雨和和小雨爸爸說著感激的話。
小雨也從他們的話語中聽明白了。
這學期,劉梅開學離開時,因為爺爺奶奶身體不好,沒有足夠的路費和生活費,又是到處借錢。劉梅看到爺爺奶奶也非常為難,在夜裡不知偷偷地哭了多少次。最後決定不去上了。可是,與他們家走得近的幾家人,聽說後雖然也不富裕,還是把錢拿了出來。
能考上大學本來是就是鳳毛麟角,如果不好好珍惜,都感到非常遺憾。所以,在村長的帶動下各家各戶有一次拿出了錢。
小雨也明白,村子裡的人,還真的沒有幾家有錢人。拉著老人家坐下,笑著問:“一個學期需要多少錢?”
劉源的父親弱弱地說說:“三千元。”
小雨知道,自己上大學時,每個月父母都會給自己八百至一千元不等。雖然上大學不需要學費,其他花費也是不少,就笑著說“給我卡號,我給她轉上五千。”
又取出紙筆寫了電話號碼交給他們說:“這是我的電話號碼,如果在學校出現什麼狀況?或者錢不夠了,就給我打電話。今年放假就讓她來我家。”
老人家感激地說:“好的,劉梅這丫頭在假期時也在輔導村子裡的一些孩子。能去教小武,小文絕對沒問題。”
回家的路上,小雨爸納悶地問:“小雨啊,你收劉春燕那丫頭,去了能行嗎?她的腿腳不利索啊。”
“她以前學習刻苦,就說明她很有心氣,想用知識改變命運。儘管沒有達到目的,我就拉她一把。就像我,要不是曉明他們的幫助,我只能是一個可憐的寡婦。在我能力範圍內,能做點好事也是積德。我讓她去做收銀員。以後,給她報個會計班,拿到會計證後把財務管起來。如果她聰明,會是我最大的助力。”
曉明與劉老爺子對小雨的這種情真意切的想法,所打動,全都無語了。
尤其是曉明,又一次重新整理了對小雨的認知。她的用人之道,可以用‘深謀遠慮’來形容,有這樣的知遇之恩,劉春燕不努力,不忠心才怪?
小雨爸又問:“你可知道,把劉梅供完大學,需要花多少錢?”
老爺子知道,把小雨供完大學,自己老兩口,每個月的工資花去了一大半。按這個錢數,把劉梅供出來,可得好一萬多元。
“老爸,你知道,最容易打交道的是什麼人嗎?那就是有頭腦的人。我不知道劉梅將來會不會忘記我的援助。但是,我讓她來家裡教文文與小武,以及侄子侄女的學習,能讓孩子們學習成績提高,就是再多的錢也值得。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孩子們在高考時,都能順利地進入高等學府,到那時,你就知道,我現在的投入是否值得。”
曉明也聽明白了,就像小雨對那兩個孩子說的‘知識是無價的。’
晚飯是在賓館裡吃的。大廚們做了一桌豐盛的菜餚,小雨逐一品嚐,也爭取各位的意見。
飯吃完時,小雨說:“曉明回去後,再給我打聽一下蠶絲被的批發價,如果價格合適就從那裡進貨。工作服做好後,直接發到省鋼就行,給我打電話,我會過去做交接的。”
“好的。給你再提輛車吧?以後,我也會在這裡,你也應當有輛好點的車了。”
曉明想了想對小雨說,他知道,現在小雨手裡有錢,不能再開這輛舊車,自己過來也需要一輛車。
小雨本想暫時不買車的,攢錢蓋酒店。可是現在開的這輛保時捷,是曉明借給自己的暫時開的。總不能有借無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