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地球流浪艦隊> 第140章 定居點的農業和水產養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0章 定居點的農業和水產養殖

會議室內有人不由興奮的誇讚定居點內飛行平臺的設計和構想很棒。並且說定居點的空中沒有重力,人不用飛行器也能飛,就跟超人一樣。

對此,科學院的吉布魯·桑德斯博士則道:“還是要坐滑翔機,或者是至少穿戴有噴氣功能的裝備才會比較安全。”

吉布魯·桑德斯博士接著說明道:“我們的重力產生器,有效作用範圍雖然只有200米。但並不是說超過200米的範圍外,就完全不會有影響了。”

他接著說道:“在我們的太空定居點內,扣除地面70米的土層厚度。第一層重力產生器的有效作用範圍雖然只有130米。但130米高度以上的地方,也是會有一些輕微的影響的。人在空中,會緩慢下降。雖然這個速度會很慢,慢到可能大家剛開始的時候幾乎感覺不到。但如果不帶任何飛行裝置的話,最終還是會掉下去的。而且越往下,受重力加速度的影響,速度也會變快。”

“是的!”這時,吳良輔院士也說道:“所以空中娛樂專案也多少還是會有一些危險性的。不過好在的是,這種情況即便發生,因為下降的速度很慢,在太空定居點內,我們也是有足夠的時間可以派飛機去救援的。所以大家也不用太擔心。”

“是啊!”葉恆此時也不由笑著說道:“吳院士,您接著繼續介紹定居點內的其他設施吧。”

“好的!”吳良輔院士接著便道:“那我接下來,還是先繼續介紹一號太空定居點方案,下半部分其他區域的功能吧。”

他接著說道:“我剛剛說了我們一號太空定居點方案下半部分的第一層是70米厚的土層。而下面的第二層則是50米高度的重力產生器和能量護盾產生器裝置層。”

吳良輔院士繼續介紹道:“這裡差不多是我們整個太空定居點中央的位置。剛剛吉布魯·桑德斯博士也介紹過了,將第一層的能力產生器放在這裡,所產生的重力,可以作用到地面以上130米高度範圍內的空間。讓定居點內的民眾感受到和在地球上一樣的重力。”

“而這個130米的高度,則相當於40層樓的高度,作用範圍基本已經足夠了。”吳良輔院士繼續道:“因為我們定居點內的樓層高度,大部分不會超過30層。”

“而將能量護盾產生器放在這裡,則可以讓產生的能量護盾包裹住整個太空定居點,讓定居點擁有至少2000單位宇宙能量的防禦護盾。雖然比地球號飛船要少不少。但面對一般的能量武器攻擊,卻也能支撐一會兒。一般的隕石攻擊就更不用說了。正常情況下,足可以保護定居點的安全。更何況,我們的定居點內,也有武器防禦系統。如果是遇到大型的隕石攻擊,我們也可以提前發射導彈等武器,攻擊靠近的大型隕石。”

“嗯!”會議室內,眾人對定居點這方面的設計也是很滿意。

畢竟能量護盾產生器,可是飛船上的產品,效能還是很可靠的。

而吳良輔院士此時則繼續介紹道:“然後重力產生器和能量護盾產生器裝置層往下。則是50米高度的農業和牧業生產層。”

這時,會議室的螢幕上,也開始播放這個農業和牧業生產層的畫面。

吳良輔院士也同時介紹道:“我們定居點的上層,雖然有15公里乘以5公里,也就是75平方公里的面積。”

“但扣除城市居住區、城市公園、郊外的草地、森林、河流、湖泊、溼地和山川的面積,實際用於農業開發的土地,其實只有35%左右。也就是26.25平方公里。換算成畝的話,大約是40000畝。”

“另外山川、湖泊、河流、森林、溼地和草地的面積佔50%。城市和城市公園面積佔15%,也就是11.25平方公里。按照普通城市繁華區域,每平方公里1萬人的人口密度標準設計,可設計居住11.25萬人。但實際我們設計的初期城市規模,就可以居住大約14萬人。後期如果有需要,也還可以繼續擴張城市規模。”

吳良輔院士繼續說道:“所以我們也就需要在定居點的地下,再設計一個農業和牧業生產層。”

“這裡50米的高度,總共是上下4層的結構。其中兩層是糧食作物種植層,每層高度為8米。土層和隔離層厚度4米,地面高度也是4米。扣除掉中間的支撐柱。總的可利用土地面積大約為145平方公里。換算成畝是,217,500畝地。由於這裡溫度恆定,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作為。用來生產糧食,足夠養活80萬人的。為我們今後的人口增長留了一定的空間。”

“另外還有兩層,一層是果樹種植層。高度是30米,其中土層和隔離層厚度為15米,地面高度也是15米。所生產的水果,也足夠供應飛船上的人使用。還有一層是牧業養殖層,高度為12米。土層和隔離層厚度為4米,地面高度8米。可種植牧草。同時糧食作物種植層所收割的稻草、麥稈、玉米根等肥料,也可以生產生飼料餵養禽畜。”

此時,透過吳良輔院士的介紹,以及會議室中央螢幕顯示的畫面。

眾人已經看到了一副物產充足,人們豐衣足食的畫面。不禁心生嚮往。

而吳良輔院士則又繼續接著介紹道:“而在農業和牧業生產層的下方,則是高度為150米的水產養殖層。”。

“這裡的結構則相對比較複雜一些。因為不同的水生生物,對水溫、水深、鹽度,都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會分出溫水養殖區、冷水養殖區、淺水養殖區、深水養殖區、淡水養殖區和鹹水養殖區。根據各種不同的水溫、水深和鹽度需求,總共分出了8個不同養殖區。”

“其中,最大的養殖區,是冷鹹水深水養殖區。水深為100米,地下泥土層和隔離層為20米,水面高度為30米。用來大規模養殖大型魚類。這樣,定居點內的水產品供應,就也能夠得到滿足。”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