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船上的重力產生器執行時所消耗的能量,比飛船的反重力產生器執行時所消耗的能量要少的多。
這是因為將飛船內部的東西,吸引到地面上,要比讓一整艘飛船飄浮起來要容易的多。
而且飛船內,也不是所有地方都需要模擬重力環境的。
那些裝置室、倉庫沒有重力反而還更好,而還有很多地方,也只需要一些微重力。
因此,消耗的能量自然就少很多了。
和飛船反重力系統全功率輸出相比,這點能源消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而飛船上的食物製造車間,使用的裝置也正如葉珊之前所說的那樣,是直接用原料來合成食物的。
這其實也有點像3D列印製造裝置。
因此,製造麵條和製造麵包或者饅頭,所需要的時間,也的確就相差無幾。
製造麵包和饅頭,可以直接吃。
而製造麵條後,卻還要再進行烹煮,而且還要生產其他的配料,因此效率更低。
此時,飛船上的這些食物製造機,就正在全力以赴的開動,源源不斷的生產著諸如麵包、牛奶和合成肉之類的食物。
畢竟飛船上的食物製造機,生產的食物本來就不夠。
而且剛開始,在地球爆炸所產生衝擊波的衝撞下,飛船上的食物製造機還壞了幾臺。
雖然現在,在葉珊的全力搶修下,這些食物製造機也都已經全部修好了,但畢竟還是浪費了好幾個小時的時間。
因此,現在必須爭分奪秒,一秒鐘也不能浪費了。
而與之相比,在飛船的3D製造工廠這邊,情況也同樣火熱。
飛船在地球爆炸時,遭受到了嚴重的波及。有大量的機械裝置在強烈的衝擊中損毀,需要緊急進行維修。
因此也就需要大量的零部件。
更何況,飛船上現在也是一窮二白,37萬人除了吃喝之外,一切日常用品也都是奇缺無比。
因此3D製造工廠這邊,也就要加班加點,趕緊把飛船維修需要用到的零部件給全部生產出來,然後才能開始生產其他的日用品。
與地球上生產裝置相比,飛船上這些3D製造機器,的確是十分神奇的。
一臺很複雜的裝置,放在機臺上,不用十幾分鐘的時間,就一體全部列印完成了。
而且製作工藝還十分的細緻,比地球上數控機床製造的裝置還要精密。
不是人類發明的3D列印裝置能比的。
不過要說這些3D製造機器效率比地球上的生產裝置高,卻也不一定。
雖然過去地球上,人們製造一些裝置和零部件,哪怕是製造一個螺母,前前後後也可能需要分好幾道,甚至幾十道工序。
但人類工廠的流水線作業,優點就是可以連貫不停歇的生產。
特別是在生產一些比較簡單的產品時,可以一直不斷的生產同一件東西,效率自然就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