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賈寶玉便帶著10萬兩銀票離開了榮國府。
車轔轔,馬蕭蕭,只可惜沒有兒郎和弓箭,只有華安、武大、賈芸三個人跟隨。
賈家本還有二十多個家奴,史老太君打算都給賈寶玉帶上,卻被賈寶玉給拒絕了。
這些家奴,外強中乾,養尊處優慣了。
便是在黑土村訓練的那十幾個,也已經跑了不少。
對於這些逃跑的家奴,賈寶玉一概不用,全都打發他們出去自謀生路。
賈寶玉走得早,前來送行的,只有賈政和王夫人。
兒行千里母擔憂,王夫人的眼淚就跟斷了線的珠子似的,滾的到處都是,賈寶玉可心疼壞了,連忙用帕子給老媽擦拭。
“兒啊,你這次去,別的都不用管,安全第一,若是真打起來,千萬別衝在前頭,知道了嗎?”
王夫人如何不心疼這個兒子,這可是她唯一的一個兒子,是她以後的依靠。
賈寶玉臉皮夠厚,對著王夫人道:“媽,別整的這麼悲傷,好像我這一去就回不來似的,你放心,只要得了空,我便回來。
再說您老也可以去天津轉一轉,那裡的城池不比京城的矮,而且漕運發達,許多東西京城裡還沒有呢。”
自大周朝立國以來,天津就是防禦海寇的重鎮。
因來往運輸貨物的船隻難以直接抵達京城,需要先在天津轉換小船才能進入運河河道,這就使得天津迅速成為一個繁華的中轉碼頭。
有詩人以:曉日三漢口,連植集萬艘、東吳轉海輸粳稻,一夕潮來集萬船。的詩句讚揚天津。
由於大周朝漕運鑿通了會通河,溝通了南北運河,使江南漕糧由浙江沿著大運河經天津直達京城。
提高了天津漕運樞紐作用,每年多達四百多萬石米糧由天津源源不斷地轉輸到神京城。
大周的朝廷准許漕船夾帶二成貨物,更促進了商業的發展。
所以有“南揚北津”之說,南揚指的是揚州,北津指的就是天津。
說一句天津是京城的咽喉一點兒都不誇張,這也是為什麼後世的大清朝,那麼重視天津的海防,《辛丑條約》,內有拆毀“大沽炮臺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臺”的條款。
因為沒有天津作防禦,京城那就是一個任人宰割的羔羊。
王夫人輕輕打了賈寶玉一下:“貧嘴!天津再好,那也不如京城好,記住孃的話,安全第一!”
“放心吧,論逃跑的功夫,誰也追不上我。”
賈寶玉跑的比馬都快,在這個交通全靠馬的時代,他就是無敵的存在。
似乎是想起賈府第一次馬拉松運動會的場景,王夫人破涕為笑,又從懷裡摸出一張銀票來:“寶玉,你拿好銀票,到了天津可以取出來。”
王夫人又低聲跟賈寶玉說了銀票的密語,賈寶玉一一記下來。
王夫人說完後,對賈寶玉說道:“你這一走就是好幾個月,到了天津,別忘了寫信回來報個平安。”
賈寶玉剛才看了一下,銀票的面額都是一萬兩一張,足足有三張。
這估計是賈政夫妻倆壓箱底的銀子了。
“我知道了母親,你放心,我絕對混出個人樣來,不給咱賈府丟臉。”
賈政連連點頭,看著賈寶玉的眼睛眯成了一條縫。
從賈府離開,賈寶玉的馬車順著大街往東走,來到玉翔書局的門口便停了下來。
聽到馬車的聲音,一道倩影從屋內飛奔出來,不是襲人還有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