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異時空日本利用《江華條約》巧妙地破壞了中朝之間的“宗藩關係”,為吞併朝鮮做好準備。
說起中國古代封建王朝與朝鮮半島政權之間的“宗藩關係”,就不得不提明朝“大中華”與朝鮮“小中華”。
西元十四世紀末,中國歷史舞臺上迎來了朱元璋所建立的“大明王朝”。作為中國漫長封建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朝代,明朝前期延續了歷代統治者開疆拓土後的穩定政策,並對“版圖”周邊的前代“藩屬國”進行了統一收編。無論是地緣位置,還是文化取向,朝鮮半島地區的政權都是與明朝最為親近的鄰居。
當中國元、明兩朝政權處於交疊時,朝鮮半島上也進行了從“高麗王朝”到“李氏王朝”的政權更換,圍繞中國和朝鮮半島的“宗藩關係”,涉及到元、明、清三代和朝鮮半島的“高麗”、“李氏朝鮮”四個民族的關係。
以有“明”一代為時間軸,以大陸和半島的重要政治事件為線索,可以將明代中、朝“宗藩關係”的確立與發展分為三個時期,即元末明初、整個明朝時期、明末清初等三個不同的歷史階段。
元末明初,一向與“蒙元”交好的“高麗王朝”,在朱元璋建立起了強大的明朝政權面前開始變得搖擺不定起來。為了既不得罪“蒙元朝廷”,又能討好朱元璋的“南方政權”,“高麗朝廷”選擇同時交往元、明倆政權。
西元1368 年,朱元璋發兵北伐,一路過關斬將且勢不可擋,很快攻破“元大都”,將蒙古人的勢力趕回了大漠草原。此時,“高麗朝廷”審時度勢,在向已經北逃回到蒙古草原的元朝殘餘勢力派去了“千秋節賀使”後,又派使臣前去“應天府”(江蘇南京)恭賀時為“吳王”的朱元璋,並在那裡受到了朱元璋的禮遇。
西元 1369 年,朱元璋派使節偰斯到“高麗”告知對方,自己已經“即皇帝位”。此時的高麗不再左右逢源,立即放棄了元朝年號“至正”,並派遣使節前往南京恭賀朱元璋“登極”。
洪武二年(西元1369 年),明太祖朱元璋頒佈詔書,冊封“恭愍王”為“高麗國王”。西元1370 年,“高麗國王”將本國紀年改為明朝的“洪武”年號。至此,明朝與高麗的“宗藩關係”也就正式確立了。
但是,朝鮮的“高麗王朝”由於長時期與“蒙元朝廷”有著聯姻關係,因此,“高麗”方面無法立刻與其切斷交往。於是,“高麗王室”暗地裡仍與北元勢力即“朵顏大元帥”納哈出保持聯絡。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朱元璋還未完全進軍遼東,只收復了中原和“燕雲十六州”而已,對北元和朝鮮半島的高麗,明朝似乎鞭長莫及。
到了洪武二十年(西元1387年),元朝太尉納哈出擁眾金山,屢侵遼東。明太祖朱元璋命馮勝為大將軍,傅友德、藍玉為左右副將軍,率大軍20萬北征。明軍在“金山之役”中取得勝利,降服了元將納哈出。
但是,北元衰微後,元朝統治的草原上出現了多個蒙古割據政權,納哈出只是其中的一個。納哈出降明只能說明朝降服了一支最有實力的蒙古割據政權,解除其對明朝的威脅,但不代表蒙古諸部都已降明。
到了第二年,朱元璋再次發兵北伐,並命令藍玉為主將,唐勝宗、郭英為副將,率軍15萬深入大漠草原追擊“北元”軍隊,並在“捕魚兒海”大敗元軍主力,徹底消滅了“北元政權”。在此之前,明朝各路大軍已經合力打敗了盤踞在遼東地區擁兵自重的“元朝太傅”納哈出勢力,並將整個遼東地區都納入了明朝版圖中。
其實,隨著北元勢力在中國北方的一再衰落,到了西元1378 年,高麗朝廷覺得不對勁,就審時度勢地將已改用的北元“宣光”年號又改回為了明朝的“洪武”年號,並且屢次派遣使節嚮明朝表達稱臣入貢的請求。
在這期間,高麗文學家鄭夢周作為使臣來往於明朝與高麗之間,為中、朝“宗藩關係”的順利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對於“高麗朝廷”的反覆無常,明太祖朱元璋則一直抱有反感,認為高麗“其君臣多不懷恩”。
在下達給“高麗國王”的詔書中,明太祖朱元璋從漢唐到宋元,歷數自古以來朝鮮半島對中原王朝的反覆不忠,並下危言對高麗進行武力震懾。面對明朝的嚴苛進貢要求,高麗不得不竭盡所能滿足,將馬匹、金銀、布帛等或按時或後期補足等額,從而終於獲得了明朝“開國皇帝”朱重八的信任。
最終,明太祖在洪武十八年(西元1385年)七月頒佈昭誥,封辛禑為“高麗國王”,賜其故王顓諡號為“恭愍”。從此,中、朝關係開始趨於緩和。但隨後的邊界問題,使明朝與高麗之間又產生了巨大紛爭,並由此引發了朝鮮半島的政權更換。要說起來,原因還得歸咎於“高麗王”始終認為遼東地區是自己的地盤。
其實,在明朝建立後,朝鮮半島的“高麗國”在名義上已經臣服於明朝。但是,“高麗王室”依舊與“北元”勢力藕斷絲連,畢竟在整個元朝的近百年時間裡,“蒙元朝廷”與“高麗王室”一直互相聯姻,有著血緣紐帶。
因此,高麗與明朝之間的矛盾時有發生,尤其是當明軍打敗北元並佔領遼東地區之後,一直認為遼東是自己領土的高麗就再也忍受不了了。於是,“高麗國王”辛隅斷然下令對明朝開戰。同時,高麗還集結了4萬大軍,準備討伐明朝,奪回遼東地區,畢竟在“高麗王室”的眼中,自己有蒙元血統,有資格繼承遼東。
早在西元十三世紀初期,當蒙古帝國崛起時就開始征伐四方,不停地野蠻擴張。而當時近在咫尺的朝鮮半島自然也不可能例外。於是,在西元1231年,蒙古人藉口自己的使者被殺害,便突然發兵攻打高麗。
當時的高麗政權腐朽不堪,軍隊毫無戰鬥力,根本無法阻擋蒙古軍隊的進軍步伐,使得高麗統治者被迫與蒙古人簽訂和約,向蒙古稱臣納貢。而蒙古則派官員到高麗去監督其軍政事務,順便大肆搜刮財富。
後來,高麗人不滿蒙古人的欺凌與掠奪,就紛紛起來反抗。可是,高麗的官僚集團卻懼怕蒙古的強大,便暗中勾結蒙古人,不斷地破壞底層朝鮮老百姓的抵抗運動,最終,高麗百姓的反抗被鎮壓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