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兩軍激烈交鋒之時,巴布林安排一支騎兵迂迴到了敵軍的側翼,並出其不意地發動了進攻。此戰,騎兵與“火炮”的有效配合,使巴布林軍終於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印度“洛迪王朝”的皇帝伊卜拉欣•洛迪戰死,印度首都德里城也被迅速攻佔。但是,攻陷德里城之後,巴布林仍需對付兩個方面的敵人,一個是佔據了恆河平原的阿富汗人,另一個是印度南部的拉傑普特人。
“拉傑普特人”也被翻譯成“拉其普特人”。巴布林先是親帥大軍與半島南部的“拉其普特人”作戰。不過,“拉其普特人”信奉“印度教”,並且驍勇善戰,富有犧牲精神,在當時還被稱為“印度武士”。
西元1528年,巴布林軍配置了重型投石機,猛攻“拉其普特人”駐守的高山堡壘,一旦破城就殺死所有守軍。於是,“拉其普特人”終於選擇了主動投降。次年,巴布林軍在“巴特納”打敗了“比哈爾”的阿富汗人首領,從而殲滅了佔據“拉合爾”的阿富汗部落。屆時,巴布林軍已征服了整個“印度斯坦”(印度半島)北部。
此戰,巴布林軍主要用“重型投石機”向敵人的城堡中投擲“燃燒物”,頻頻造成火災後再強行攻城。儘管從伊朗“薩菲王朝”借來的“火炮”的彈藥已經用光,但並不妨礙急中生智的巴布林利用“重型投石機”來替代。
就這樣,巴布林終於建立起了一個北起中亞且南到印度恆河平原的龐大帝國。由於巴布林所率領的軍隊用突厥語來稱呼叫“蒙兀兒人”,因此,巴布林重建的“帖木兒帝國”又被後世歷史學家成為“莫臥兒帝國”。
與此同時,巴布林的表弟賽義德也開闢了一片新天地,因為他與巴布林矢志恢復“帖木兒帝國”一樣,也正在致力於重建“東察合臺汗國”。賽義德在北方的“東察合臺汗國”故地起兵,曾與表兄巴布林聯手進攻“烏茲別克汗國”。後來,巴布林被“烏茲別克人”多次打敗,在復國無望後才轉而南下進攻印度。
而賽伊德也轉換了目標,選擇攻擊曾經臣服於明朝的“西域”(新疆)南部地區。西元1514年,賽義德率軍擊敗了“南疆”統治者阿巴拜克,建立了“葉爾羌汗國”。但是,在“葉爾羌汗國”建立後沒多久,為了緩解國內的經濟矛盾,賽義德也曾對其表兄巴布林統治的地區(阿富汗、塔吉克、土庫曼等地)進行了遠征。
此舉導致了表兄弟倆反目成仇。不過,巴布林在年滿43歲時,終於完成了他一生的夢想——恢復故國,建功立業!於是,待白夜安定之後,巴布林開始撰寫自傳體的“回憶錄”,追憶往昔,告誡子孫後輩。
巴布林在自己的“自傳體回憶錄”中提及了祖先、親屬、宿敵以及其他奇聞軼事,但並未提及自己的“朋友”,因為從他大起大落的人生經歷來看,這世界上只有永恆的利益交換,沒有永遠不變的敵人和朋友。
如果“朋友”一直沒有背叛自己,那是因為自己給“朋友”的利用價值大過彼此“方臉”的風險,如果親朋好友在自己最需要安慰和幫助的時候狠心背叛甚至出賣自己,那是因為他們從別人那裡得了足夠多的好處!
巴布林回憶起自己11歲就繼承了父親的事業,一心要恢復祖先的榮光——重建一個強盛的“帖木兒帝國”。可當時,“帖木兒帝國”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強敵環飼,這些如何是一個十幾歲少年能獨立應對的?
在“回憶錄”中,巴布林提到了自己前半生的“宿敵”——“昔班尼”,一個成功復國了“烏茲別克汗國”的草原霸主,彷彿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而在面對伊朗“薩菲王朝”的皇帝伊斯瑪儀一世時,感覺自己就是對方“棋盤”上的一枚“棋子”而已,關鍵原因還是自己的實力不夠強大,所以才會處處顯得被動挨打,任人擺佈。
不過,巴布林的百折不撓,最終改寫了自己和南亞地區的歷史,讓自己成為了一個“里程碑”似的英雄偶像人物。只可惜,到了西元1530年12月26日,巴布林不幸患上瘧疾病死於“德里城”,享年48歲。
此後,在中亞地區強大一時的“烏茲別克汗國”,也不幸分類成了“布哈拉汗國”、“希瓦汗國”與“浩罕汗國”三個遊牧勢力彼此征戰。但百年風雲之後,最遲在西元19世紀下半葉,崛起中的“沙皇俄國”依靠武器優勢(火槍、火炮)先後吞併了“哈薩克”、“浩罕”、“布哈拉”、“希瓦”等中亞地區大大小小的傳統遊牧勢力。
“沙俄”軍隊渡過“阿姆河”,控制了“土庫曼”後和“日不落大英帝國”平分了原本屬於中國清朝的“帕米爾高原”,完成了對中亞將近40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征服,並透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佔了中國清朝至少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若將被沙俄控制的“外蒙古”也算在內,則“沙皇俄國”反而成了全亞洲最大“地主”!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願《天地任我行之“系列”》小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與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贊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歡迎閱讀我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