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眾人閒來無事就飛去遼東探查軍事情報,卻遇到了“白菜道士”與“蘿蔔道士”,遂被好心勸返。
“多謝二位前輩提醒,晚輩告辭。”眾人在朱由校、朱由檢哥倆率領下,紛紛向兩位前輩施禮告別,轉身向南飛去。不過,眾人並未打算立刻返回京師,而是沿著“明長城”向西飛行,逐一檢視“九邊重鎮”情況。
“咦?什麼情況?下面好像正在打仗?”、“咯咯,可不是嘛?還有炮轟轟鳴呢!”、“哈哈,步兵打騎兵?有意思……”眾人離開遼東後,沿著長城一線向西南飛去,才飛了一刻鐘不到千里就趕上了一場“好戲”。
在另一時空,這本來是應該發生在崇禎二年的一次“軍事冒險”事件,卻因“天啟大爆炸”而提前發生了。
西元1629年(崇禎二年)10月,後金國主皇太極率領五萬八旗精兵,繞道蒙古察哈爾部,避開明軍的寧錦防線,從長城隘口突入關內,攻佔遵化重鎮,兵峰直逼北京。皇太極這次帶兵入關史稱“己巳之變”。
“己巳之變”對明末的歷史走向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它不僅直接改變了明朝遼東地區的軍事、政治、人事形勢,而且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明朝內地的軍事佈局,緩解了各地剛剛興起的農民起義軍面臨的軍事壓力,甚至還導致了農民起義軍的實力迅速增強,為李自成率領農民軍一路向東推翻明朝做好準備。
不過,在這一時空,由於明朝提前得到了“預警”,在“邊牆”(長城)的各關口做足了準備,因此即便出現了“天啟大爆炸”這樣的嚴重後果,也並沒有削弱“九邊重鎮”的防禦能力,反而讓皇太極偷雞不成蝕把米。
“不好,有埋伏!快撤!”皇太極率領八旗精銳剛趕到長城隘口,還沒歇腳,卻突然聽見周圍四面八方傳來轟隆轟隆的火炮之聲,接著聽到自己騎兵隊伍中傳來猛烈爆炸巨響,頓時人仰馬翻,一片慘叫連連。
這下不妙了,因為從天而降的炮火異常猛烈,讓皇太極有種大禍臨頭之感,便趕緊命令親衛收攏人馬向北撤退,因為炮火之聲來自東、南、西三面,想必北面應該沒有埋伏。然而,還沒跑出十里就後悔了。
因為不知從哪裡冒出一支數千人的奇怪隊伍,正扛著套有刺刀的“鳥銃”,大踏步地迎著自己正面衝過來,既不敲鑼打鼓,也不鳴金吹號,而是排著整齊隊伍向自己的數萬騎兵猛擼管——打手銃,乒乒乓乓……
還在五六百步開外,那些“神機營”計程車兵便按照新軍訓練規則停下步伐,開始分成三段式射擊。如此熟悉的場面,立刻讓皇太極感到惱怒,畢竟僅憑數千步兵就想擋住自己的去路?於是,他下令發起衝鋒。
然而,詭異的是這次的明朝步兵似乎與以往的步兵大為不同,因為其火銃射程不僅遠上太多,而且射速更是快得驚人,往往自己的騎兵才射出兩三箭,對方的步兵就能打出一槍,很輕易就擊穿鎧甲、頭盔。
“啊啊啊……”不計其數的騎兵紛紛中彈墜馬,更有不少失去主人的戰馬也中槍倒地,雖還沒死透並痛苦哀嚎著,卻很快就被後面蜂擁而上的同伴踩踏致死,甚至踏成肉泥。不過,後來者還沒衝出多遠也紛紛中彈倒地,同樣發出了死亡哀嚎。這讓皇太極及其親兵護衛們感到恐懼,趕緊下令停止進攻,分散繞過去。
皇太極原本以為能夠透過先分散隊伍繞道,再從後面包抄的方式衝到近前亂箭射殺,沒想到依舊不能湊效,因為對方不僅轉身變陣夠快,而且那超遠距離的火銃似乎有打不完的彈藥,硬是打得自己沒脾性。
最後,皇太極不得不率領手下受傷較輕計程車兵掉頭而逃,至於那些受了重傷計程車兵則無暇顧及,只能任其身自滅。此戰,皇太極的五萬大軍損失過半,本想靠著“軍事冒險”來立威,結果被眾兄弟落井下石。
“哈哈,有意思,步兵居然能在野戰中打敗騎兵?果然不是靠勇猛,而是靠武器先進和戰術巧妙啊!”
眾人看過這場熱鬧後,便沒有停留,而是繼續沿著長城一線飛行,先檢視“九邊重鎮”,再去逛西域。
這只不過是發生在明朝後期北部邊疆的一個小插曲,而真正影響北疆的大插曲則是敗退草原的蒙元政權。因為,明朝定都南京後,朱元璋下令北伐元朝,經過幾次大戰後,硬生生用武力把蒙古人趕回草原。
蒙古人當年橫掃歐亞,威風不可一世,但因沉迷於中原富饒和花花世界,就逐漸墮落了。加上內部爭鬥、民族矛盾和階級反抗,在實力大損後被朱元璋撿了便宜,於是耿耿於懷,念念不忘恢復元朝而南下。
從本質上來說,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在位期間就是如何喪失天命的一次教訓。不過,這也並不全是他的錯,因為許多問題都是由他繼承的,而他也只是一個像明朝天啟帝朱由校般的“木匠皇帝”而已。
西元1368年,由農民起義組成的紅巾軍顛覆了元朝的統治基礎,而從紅巾軍中的一支發展而來的明朝(西元1368年—西元1644年)則剛建立並定都在江蘇南京,但末代元帝妥懽帖睦爾自中原逃入蒙古草原。
據傳說,在明軍攻破元大都時,元朝的40個萬戶中,也只有6個得以成功逃走,餘下的或是戰死,或最終投降明朝。儘管明朝對蒙古人十分厭惡,但蒙古戰士太過重要,因而不能隨意屠殺,而是改成招撫。
如果這個傳說是真的,那麼後世的一些學者便會指出,這將暗示著蒙古草原上有大量人口損失。但事實上,蒙古貴族中的這40個萬戶並非駐守在蒙古草原而是西南,因此不能認為蒙古草原損失了大量人口。
只不過,這些蒙古貴族部落中的許多人構成了所謂的“雲南蒙古人”,並且擔心自己會被朱元璋的軍隊征討和屠殺,不得不以最快速度改穿漢服和用漢姓,透過學說漢話來掩護自己,防止被明軍攻打和誤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