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科幻靈異>天地任我行之二> 第239章:“崑崙派”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39章:“崑崙派” (1 / 2)

上回講到催木匠滅殺老鼠精後引發震動,帶著眾人趕路卻不知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別人的眼皮底下。

眾人踏足雲端,乘風而起,向著喜馬拉雅山脈西段而去,直奔岡底斯山脈的主峰“岡仁波齊”即“崑崙之墟”。就在眾人沉浸在俯瞰雪域高原的壯美時,前方數百里外延綿群山中,有一座最高大的雪峰闖入眼簾。

“咦,前面怎麼會有那麼多修真者懸停不動?”就在催木匠與眾人御風飛行並按下雲頭時,發現在“岡仁波齊峰”山頂的巨大“金字塔”前,居然有數百名修真者踏足雲端並互相對峙著。這群人可以分成三大派系。

一派是灰袍罩體且頭戴斗笠的百餘人,一派是身著青衣短打的背劍道士和身著袈裟的光頭和尚共百餘人,最後一派二百餘人都是身著八卦袍服且手持拂塵的玄門道士。這三群人不知何故,竟隱約互相對峙。

“道友且留步!”只見那群人數最多且身著八卦袍服的道士們忽然發現崔木匠一行並用神識傳音聯絡。

“噢?敢問道友,有何指教?”催木匠用神識傳音回應:“此處想必已是西域崑崙墟了吧?不知山門……”

“呵呵,道友猜的不錯,此處確實是我‘崑崙派’之‘山門結界’入口。”對面有人用神識傳音道:“但可惜的是有人竟敢冒用我‘崑崙派’名頭前來參加‘修真界聯盟大會’,真是‘李鬼見李逵’,何止是誤會了?請見諒。”

其實,此“崑崙派”並非彼“崑崙派”,而是發源于山東臨清的武林門派,故又被稱作“臨清派”,只不過是以“創派祖師”即“崑崙大師”的名字命名,吸收了佛、道兩教武功路數和一些修真法門而已,卻是影響不小。

“臨清”的“崑崙山”連綿數百里,無數道士、和尚們慕名接踵前往修煉,並在彼此交流中逐漸演化成“武林門派”,因“佛本是道”,故也成為了明朝末年興起的“道教分支”,甚至還夾雜一些西域回族武術為特色。

“崑崙大師”乃五代十國時“後周世宗”柴榮手下一員大將。因柴榮在外統兵時駕崩,“宋國公”趙匡胤在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回朝後逼得小皇帝不得不下詔退位已是“禪讓”,改國號“周”為“宋”,將中原盡歸“宋朝”。

“崑崙大師”明瞭時局為大義,不願另起刀兵,而適時歸隱於古臨清“龍潭寺”,因當地戰火不斷,遂傳授村民與僧眾武藝,又因當時世間武術多重視拳法而忽視腿法,故創立臨清派系,以十路潭腿為主要功法。

到了後世明武宗時,“崑崙派”和“少林派”換藝得“羅漢拳”。從此,“少林武功”有了“潭腿”。到滿清時,因“崑崙派”參與抵抗運動被屠,僅有五十幾個僧眾逃出,後隱藏於清王府中傳承武術,直至清王朝滅亡。

“臨清派”這才又在世間出現,並已傳至第99代“菊”字輩。而當今“臨清派”掌門人是諱世國,得意弟子是“潔空汝大師”諱繼華。然而,“潔空如大師”即臨清派眾弟子們卻被地主即西域“崑崙派”執事弟子們攔在外。

此地主宗派位於崑崙山,以山為名,最早出現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崑崙派”遠處西域,很少履及中原,且創派祖師已遠不可考,但自詡為“名門正派”或“玄門正宗”,雖然遠處西域,卻野心勃勃,總想在中原武林呼風喚雨,隱隱有與少林、武當、峨嵋等相抗衡之意,在修真界中也大有影響。

“崑崙派”弟子不限男女,雖信奉玄門道教,但平時多用茅山法術,且男女弟子間允許婚配,也不禁葷腥,表面上一派正人君子,暗地裡卻十分的陰險狡詐,正好與上古元始天尊的“闡教”相似,最善於算計。

“崑崙派”自從出了個百年不遇的奇人後,在中原武林闖下赫赫威名,至此開始聞名。其後又出了幾位得力掌門,不斷壯大“崑崙派”,使之漸漸成為江湖上一大門派雄據西域,與中原各大武林門派分庭抗禮。

“西域崑崙派”或傳承自上古時期的“闡教”,重視“根行”,同門之間也互不信任,相互傾軋,爭權奪勢。

“崑崙派”本來遠處西域,從來不履中土,也不大為中原武林所知。但後來,“崑崙派“中出了個百年不遇且號稱“琴劍棋”三絕的“崑崙三聖”何足道,受人所託後,親赴少林欲替人了卻一樁舊事。

不料,何足道因種種緣故卻惹下了一樁恩怨。三個“西域少林派”(實乃“北少林”)的俗家弟子潘天耕、方天勞、衛天望聞知“崑崙三聖”名頭,容不下“劍聖”二字,想逼何足道非得去了這個“劍聖”的“名頭”不可。

關於“北少林”是重新修建的一座寺院,還是將“太平興國禪寺”改稱為“少林寺”,後世的佛教界和學術界一直有爭論。但“少林寺”正式在漠北草原出現,卻是確定無疑的,畢竟“福裕禪師”在元朝初期一面主持“嵩山少林寺”,一面也主持哈剌和林的“少林寺”,自稱“和林上都北少林寺嗣祖雪庭野人”,長期駐西北少林。

但是,何足道為人疏狂,且頗有書呆子的痴氣,便派人和這三人約好在少林寺相見,想兩番功夫一番做,於是在少林留下紙箋,欲領教少林派的“七十二項絕技”,這也頗有那“吐蕃國師”鳩摩智番僧的風範了。

何足道最終為張君寶(張三丰)以“九陽神功”所擊退,但也以武功之強一舉震驚了中原武林。至此,西域“崑崙派”開始聞名。其後,“崑崙派”又出了幾位得力的掌門,不斷壯大“崑崙派”,使之漸漸成為江湖上一大武林門派,並長期雄據西域,還主動與中原武林各大門派分庭抗禮,乃修真界投影到世俗界之表象。

由於之後的幾代掌門卻是傳非其人,雖然“崑崙派”弟子眾多,但武功一代不如一代。儘管如此,由於前人留下了不少武功著述甚至秘籍,而使得“崑崙派”武功仍不敢為中原武林所輕視,但內部也勾心鬥角。

作為“崑崙派”的掌門人,“璇璣子”不僅沽名釣譽,而且野心勃勃,表面是是一謙謙君子,實際上卻心恨手辣,未達目的不擇手段。當年,他使用卑鄙手段取得了“掌門人”位置,只是由於顧忌到兩位師弟的武功絕技,所以才遲遲不敢對他們下手。而兩位師弟“青蓮子”和“玉衡子”有何嘗不是厲害人物呢?

“青蓮子”極端自私,最大的目的是想要成為“崑崙派掌門”,為達到這個目的,不惜與玉衡子互相利用,其實各懷鬼胎。“玉衡子”猜忌心極重,不相信任何人,包括自己的一眾親傳弟子們。

“玉衡子”的最大目的是成為“崑崙派掌門”,為達到這個目的,不惜與青蓮子互相利用,其實各懷鬼胎。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