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催木匠施展大法力將41名嬪妃從皇宮挪移出來收為徒弟,並當場給力她們一大筆“安家費”。
“咯咯,師父,您真是太好了!什麼事情都為徒弟們著想,就不能為自己著想麼?這麼多錢財,得來可不容易啊!”就在天啟帝朱由校看得目瞪口呆之際,皇后張嫣反應最快,便搶先道出了眾人心中疑惑由來?
“哈哈,無利不起早,想必你們也都知道,此道理放之四海而皆準。”催木匠笑了笑後,忽然面色一肅道:“你們可知,為師為何會有這麼多財富?實話告訴你們吧,這些都是為師殺人搶劫得來的,怎麼樣?”
眾人一聽,立刻大驚,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如此大方仁慈且古道心腸的師父,竟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大魔頭”,尤其是在聽了催木匠講述自己之前與“隱者”倭寇多次鬥法,以及娃她娘走夜路經歷後,嚇傻眾人!
“師父呀,真沒想到這‘修真世界’,原來比咱們這世俗世界更加險惡呢!”眾女本來就膽小,聽罷後有個別人甚至差點就被當場嚇哭了,幸好沒有大小便失禁。不過,有幾個性格倔強如張皇后等,卻很感興趣。
“徒弟們,害怕了吧?是不是後悔拜入我催某門下?擔心萬一哪一天被仇家尋上門來殘忍地殺死呀?”
“嗚嗚,師父,您嚇死寶寶們啦!寶寶膽小啊!嗚嗚……”眾女甚至包括她們的丈夫朱由校在內,聽了催木匠繪聲繪色地描述著一場又一場精彩打鬥和每到驚心動魄之處卻能逢凶化吉反殺對方,不禁疑惑起來。
“哈哈,徒弟呀徒弟,不要因為“江湖險惡”與“社會複雜”就妄自菲薄,引喻失義,而是要勇敢地面對現實,置之死地而後生,才能在逆境中鍛鍊自己,激發潛力,變得強大,後來居上,以至於最終打敗對手。”
“可是……師父,咱們現在可都是些凡人,如何能抵得過那些‘神通廣大’者報復呀?總不能時時刻刻躲在這裡尋求您的保護吧?”眾人聽罷後,不禁各個愁眉苦臉起來,儘管現場堆滿一地的金銀財寶,但然並卵。
“哈哈,不要想太多,想多了也沒用,還是按照為師的要求來修煉吧。”催木匠透過講故事把眾人嚇個半死後,給了他們巨大的心理壓力,就不怕他們整天摸魚,混吃等死,畢竟誰也不甘心放棄榮華富貴啊!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眾人先是草草吃過午飯,接著繼續數錢記賬,絲毫不注意剛才送飯的太監、宮女們那種驚掉下巴的表情,畢竟他們的一輩子也沒有見過這麼多錢,甚至他們當初身價還不值一個銀元寶!
最後,按照明朝後期市場上由官府公佈的金銀比價通行標準1:10來折算,145678兩黃金的價值相當於1456780兩白銀,再加上現有白銀12345兩,總共有銀子1469125兩,即一百四十六萬九千一百二十五兩。
如此算來,在場所有人中,除了太監、宮女外,平均每人都能分到貳萬玖仟叄佰捌拾貳兩五錢銀子!
儘管每個人能分到的銀子現錢不到三萬兩,但對於他們這些已經被朝廷“邊緣化”的人來說,依舊很多了,因為後宮妃子的待遇往往與各自品階直接掛鉤。此外,嬪妃們的福利待遇還包括各種獎賞,贈送等。
古代各個封建王朝中,皇帝的後宮裡妃子眾多,品階也大有不同,從秦漢時期開始,延續到明朝末年為止,皇帝們的後宮就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一脈相承。嬪妃們大概分為19個品階,品階等級也很嚴格。
首先要提的就是“皇后”。在各個封建王朝的每一任皇帝人生中,通常在任的“皇后”只有一位,也就是皇帝的“正妻”,代替皇上管理後宮,主持後宮基本事務。再往下數,就是“皇貴妃”,通常也是隻有一位而已。
畢竟在“家天下”的封建王朝統治時代,“家就是國,國即是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無論是誰?只要生活在封建王朝統治的疆域內,那就是皇帝家族的“子民”,而“皇后”也就是“管家婆”。
若按照品階來劃分,明朝的“皇貴妃”為“正一品”朝中大員,相當於“副皇后”。如果皇后不在人世了,或是因外出、被廢等情況不在宮中時,那“皇貴妃”就可以代替“皇后”的位置,統攝眾多嬪妃,處理後宮事務。
其次是相當於“從一品”大員的妃子,共有四位,分別是“惠妃”、“淑妃”、“賢妃”和“德妃”。這四位妃子是根據妃子的“品行”而劃分的,這也是皇帝冊封嬪妃的標準,地位遠超普通朝臣,甚至超過“三公九卿”。
再往下,就是地位相當於“從二品”大員的“嬪”,分為“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共為九位。這是從唐朝時期固定了等階之後,一直到明朝末年,千年不變!
.然後就是地位相當於“正三品”朝臣的後宮佳麗了,都是“婕妤”,有四位。其後,是“從三品”,分別是“婉儀”、“芳儀”、“芬儀”、“德儀”、“溫儀”各一位。再往後,就是品階較低的妃子了,數量多到成千上萬。
從“正四品”到“從九品”的嬪妃中,“正四品”者為“貴嬪”,“從四品”者為嬪,都是由皇帝持詔書舉行“典禮認證”的老婆們。“正五品”者為四位,分別為“小儀”、“小媛”、“良媛”、“良娣”,而“從五品”者則為“貴姬”。
凡是“嬪”以下等級的“後宮佳麗”僅獲得皇帝頒發的一紙詔書來認定身份而已,但也比同品級的朝廷命官地位更高,畢竟都是皇帝的女人,萬一哪天僥倖被皇帝老子搞大肚子生出龍子龍孫,說不定會母儀天下!
至於“品階”更靠後的“後宮佳麗”便是“正六品”的“姬”;“從六品”者為“貴人”;“正七品”者為“才人”和“美人”;“從七品”者為“常在”和“娘子”;“正八品”者為“選侍”;“從八品”者為“采女”;“正九品”者為“答應”;
“從九品”者為“更衣”,地位比普通宮女稍微高上那麼一點,專門伺候“皇帝”與“皇后”或“貴妃”們就寢,但萬一遇到她們正好來了月經不能同房,便只好半推半就,若被皇帝搞大肚子生了娃,則地位驟然飆升。
這就是皇帝后宮“妃子”們品階的大概劃分,在不同的朝代,其品階劃分會略有差別,但總體上不變。
其實,皇帝的嬪妃們從漢朝開始,就有工資了,而且這一制度一直沒改變過,只不過在有的朝代由“年薪制”改成“月薪制”,又或者由發放各種實物、生活用品改成發放真金白銀。總之,其工資標準浮動很大。
比如,若是按“品階高低”來劃分,則“西漢皇后”的地位極高,雖無明確的記載,但“皇后”有自己的“封地”、“私府”,而且在全國有多個縣級行政單位的稅收是皇后們的“湯沐邑”,數額加起來也是相當巨大的。
此外,漢朝無論“前漢”還是“後漢”,皇帝后宮中的妃子劃分了14個等級,地位從高到低分別是“昭儀”、“婕妤”、“濩娥”、“傛華”、“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長使”、“少使”、“五官”、“順常”。